海納百川》臺灣政策法浮出水面 臺將喪失自主權(郭振家)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臺灣政策法》。(路透)
中美關係走向牽動臺海局勢。14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以17票贊成、5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2022年臺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臺灣政策法》浮出水面,無疑將再次挑戰臺海現狀,臺灣民衆理應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由於該法案接下來將送交參院全院審議,但鑑於本屆美國國會即將屆滿,參議院能不能最後通過,以及衆議院迄今尚未提出自己的版本,所以是否在年底之前送交美國總統簽署,確實存在變數。
而伴隨該法案,美在臺海政策是否有所改變?就其本質來看,在過去幾年間,美國通過強化美日安保政策、軍艦頻繁通過臺海、高官訪臺升級等,美國一系列挑釁中國大陸的動作,美國希望看到臺海局面,既不是兩岸統一,也不是臺灣獨立,而是希望臺灣作爲一位聽話的代理人,在需要挑釁中國大陸的時候,挺身而出。
不過,「聽話」和能做到「聽話」是兩回事。目前,儘管臺灣各主要政黨均表達了「親美」立場,而從臺灣整體來看,民衆太過於「追求和平安逸」。公開信息顯示,臺灣現役兵力只有不足20萬人。從2018年起,非志願役而達到役齡的常備役男性只服4個月軍事訓練役,甚至很多臺灣青年在服役期間連打靶都沒有進行過。更不用說臺灣當局在武器製造方面強調所謂「艦機自造」,這完全不符合美國設定的「刺蝟」或者「豪豬」的定位。
所以,從這個視角來看,《臺灣政策法》與其說是美國在加強美臺全方位聯繫,不如說是美國希望馬上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網路等全方位掌控臺灣。
仔細看,該法案認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案沒有立場論及臺灣的代表權及主權」,這等同於再次釋放出「臺灣地位未定論」。在外交方面,美國將「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更名爲「臺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要求國務卿在法案生效90天內,廢除美國不允許臺灣在聯邦機構內展示包括「國旗」或軍服等主權象徵符號的內規,這等同於將臺灣完全視爲「主權國家」。
同時,該法案認爲美國需要修改《援外法案》,把臺灣視爲「北約以外重要盟友」。通過5年提供價值65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介入臺灣武器採購過程,而美國國防部每年應檢視臺海危機爆發的風險,評估臺灣的軍事實力,並以「拒止戰略」(strategy of denial)爲基礎,提出對臺灣的防禦報告。特別是在網路方面,美國務院透過AIT的「全球合作與訓練架構」,來因應來自中國大陸所謂的「假訊息、網絡攻擊和大外宣」。
可以看出,該法案之重點在於美國將全面軍事接管臺灣。臺灣方面不僅在軍事採購、軍事政策方面將失去「說不」的權力,恐怕以後在軍隊人事方面也將完全聽從美國。所以該法案若通過,臺灣會不會變成美國的「牽線木偶」?直接影響兩岸關係走向?值得進一步觀察。
此外,針對外界對兩岸未來可能發生戰事的擔憂,筆者認爲,以現在兩岸軍事對抗的氛圍,任何軍事挑釁動作都有可能意外升級。即便是臺灣民衆嚮往兩岸和平、並不願意看到臺灣成爲中美對抗的主戰場,但如果認真細讀該法案就可以知道,未來決定兩岸和平還是戰爭的,恐怕已經是美國了。如果美國控制了臺灣的軍事部門,那麼,任何精心計算的擦槍走火,並非不可能發生。
如果兩岸戰端一起,料巨大的不確定性將在各域外勢力的推動之下持續發酵,臺灣有可能陷入長期戰亂當中。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若真到此時,臺民衆還能夠真實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嗎?還能夠有選擇戰爭與和平的權利嗎?恐怕在內外輿情的裹脅之下,將不得不爲「捍衛臺灣尊嚴」,付出巨大的生命財產代價。而美國很可能如同在俄烏戰爭中支持烏克蘭一樣,再次佔據「離岸平衡者」的位置,靈活應對,左右逢源。
所以說,面對《臺灣政策法》,臺灣民衆理應有清醒的認識。因爲該法案不僅僅是提升兩岸對抗籌碼和衝突量級那麼簡單,或直接關係到臺灣未來能否與中國大陸坐下來談判的「自主權」。(作者爲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