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臺灣大選評析:再次出現的三強鼎立(翁履中)

2024總統大選愈來愈近,民進黨賴清德(左起)、民衆黨柯文哲、國民黨侯友宜積極展開佈局。(合成圖/中時資料照)

擔心2024年臺灣的大選結果,將會對緊張的美中關係投下變量,導致外界更想了解臺灣的選情。從目前的民調來看,代表民進黨的賴清德,雖然支持度穩定領先,但從接受提名以來,民調始終沒有明顯上升,反映出民進黨除了固定支持者之外,執政表現很難爭取新的認同。而代表國民黨參選的侯友宜,原本在民衆期待政黨輪替的氣氛下情勢大好,但卻因爲黨內不團結,加上前臺北市長柯文哲以超越藍綠爲主張,吸引了中間選民認同,導致臺灣以兩黨競爭爲主的大選,相隔20多年後,再次出現三強鼎立的局面。

在接下來的選戰當中,民進黨因爲執政表現乏善可陳,預料將會以臺美關係和國際能見度提升作爲爭取選票的論述重點,同時賴清德也會試圖向北京表達善意,例如,邀請習近平總書記共進晚餐,或強調兩岸可以做好朋友,來化解臺灣民衆對於民進黨無法跟北京溝通的印象。不過,即便如此,賴清德想開拓新票源的可能性仍然不高,因此,民進黨的選戰策略,將會着重於阻止在野陣營合作的可能。只要在野勢力不能集結,民進黨就有機會複製2000年陳水扁當選的模式。而國民黨的侯友宜,目前民調落居第三,當務之急是凝聚國民黨內的團結,以臺灣目前的選民結構來說,國民黨的支持者應該在3成左右,可是侯友宜的民調卻只有2成,因此,侯友宜必須善用國民黨在臺灣14個鄉鎮市的執政優勢,利用基層的組織戰力,凝聚國民黨的支持度,以基本盤爭取進入領先羣,進而取得在野整合的談判條件。

相較之下,民衆黨主席柯文哲的民調目前雖然暫居第二位,但柯文哲的支持羣衆主要來自於對國民黨失望和年輕選民,但這兩個羣體的特性,就是沒有強烈的黏着性。一方面,國民黨的選民可能隨黨內氣氛變化而回歸,另一方面,年輕世代往往勇於表達意見,但不見得會投票,因此,目前缺乏基層組織力量的民衆黨,接下來將會持續運用非典型的選戰策略,以網絡空戰爲主來拉擡氣勢,確保民調數字真的能轉換成選票。至於傳聞中可能參選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雖然參選的機會不小,但郭臺銘要獲得選民青睞,成爲黑馬的機會並不大,尤其是當國民黨逐步整合之後,郭臺銘的參選,可能對柯文哲的衝擊會大於對國民黨的影響。

民意如流水,根據過去臺灣選舉的經驗,在選戰進入最後兩個月關鍵期前,支持度的起伏,都只是反映當下的競選策略是否有明顯犯錯。現階段處於整軍時期,競選陣營的目標,重點應會放在調整步伐,並找到能凸顯候選人特質的模式。候選人能不能整合所有支持的力量,而臺灣民衆又能不能理性思考手中選票對未來的影響,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作者爲美國山姆休斯頓州立大學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