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綜也搞二八原則?公然撕開階級對立,竟還在imdb衝上8.6高分

國慶假期你是終於逃脫了堵在高速上的魔咒呢,還是被“堵”在景區裡,找不到一處落腳的地方?

但不管你身在何處。

想必最苦惱的一件事就是,所謂的景區美食打卡點要麼人滿爲患,要麼徒有其名。

滿足了眼睛卻虧了自己的胃。

所以呢。

今天Sir決定來一道私藏硬菜——

近日最火的韓國美食競技綜藝,登頂網飛全球播放冠軍(非英語劇集)。

看前內心os:

呵呵……韓國能有啥好吃的?

看完只想大叫:

內娛快別摸魚了。

學霸作業都給了,能不能趕緊抄啊——

黑白廚師:料理階級大戰

흑백요리사: 요리 계급 전쟁

01

韓國生存類綜藝。

主打一個什麼?

沒有廢話,就是好看。

不上價值,有趣最大。

都知道韓國電影最愛夾帶階層那點私貨,《黑白廚師》也不例外。

節目組將100位廚師,分爲80位的草根組“黑湯匙”,20位精英組“白湯匙”,彼此進行對決。

並命名爲“階級戰爭”。

黑湯匙有多草根?

給小學生做了三十年飯的食堂阿姨。

沒學過廚,靠漫畫《炒翻天》和《中華小當家》自創菜式的撕漫男。

總之就是nobody的一羣人。

在贏了白湯匙之前,他們甚至都不配擁有姓名。

只能用代號來稱呼。

而白湯匙,則是業內有一定話語權的星級大廚——

有隻用韓國食材做意大利菜的米其林一星。

還有被邀請到白宮做飯的國際大師。

評委也分爲“大衆美食”和“精緻餐飲“兩個陣營——

白種元,韓國連鎖餐飲老闆,海內外餐廳近3000家;

成英宰,米其林三星主廚,江湖人稱“陰間調味使者”。

但你要知道,底層草根是沒有直接和上層精英對抗的資格的。

於是80位“黑湯匙”要想挑戰“白湯匙”,需要在自己的內部展開一場廝殺。

80進20,一局定勝負。

刺激吧?

不僅刺激,還很有趣。

因爲在任何綜藝裡,你都能看到有人花式整活渾水摸魚。

比如這位大叔。

龍袍加身,拌飯大王(自稱)。

因爲喜歡拌飯,所以改名叫拌飯,還設計了造型文字,申請了專利,別人裝飯用碗碟,他用……鑼。

反正,做法看不出來啥厲害。

儀式感則主打一個用力過猛:

拌飯前得打鼓,還得跟他唱只有一句歌詞的:《拌飯歌》。

△ 評委:好想下班

那……味道如何?

無得彈!

因爲鹹麻了。

直接出局。

但你要說《黑白廚師》就是個嘻嘻哈哈的整活節目?

那也確實小看了。

它目前在豆瓣的評分爲8.7,imdb則是8.6。

高分之下。

大家稱讚的還是節目本身的專業度。

02

怎樣評判一道美食的優劣?

似乎很難有標準。

尤其是對於那些自主創新,沒有任何可參照的食物來說,真的就是各入各眼,一千個人有一千種不同口味了。

於是《食神》的最後。

周星馳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用心”與“用情”,在情感的加持下,一碗叉燒飯,也能贏過一鍋佛跳牆。

很玄?

《黑白廚師》裡也有這麼一個例子。

同樣用拌飯參賽的年輕女孩。

拌飯大王氣場十足,原本讓她瑟瑟發抖。

但你看她做菜——

雖步驟繁多,但每個動作都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完全不會手忙腳亂。

白種元一吃,懵了。

怎麼比奶奶的味道還詩情畫意?

純主觀判斷?

並不是。

當一個年輕人可以依靠一次記憶,重現某一種味道,可以證明的就不是味道本身的好壞了。

而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味蕾是感性動物。

好的料理,就像創造了平行宇宙,讓人不知今夕何夕。

這不是“努力”就能夠達到的。

不過,另一位米其林三星主廚,卻有不同意見。

在他看來,味蕾是主觀的。

但評分,必須樹立絕對霸道的標準。

美味很多種?

那是客氣話。

過硬的技術,只有一個條件:

一切細節的糾結,必須服務於完美的呈現。

平時人狠話更狠,但對於食堂阿姨的童年同款,他直接吃上癮。

是小學生的味道

但很好吃 我吃個不停

讓我想起小時候

但最終,他還是請白種元一起來評。

因爲他堅信,感情用事,是對真功夫的褻瀆。

遇到曾經的學徒,菜式精緻度滿分。

他拒絕心軟,反而把標準提高。

米其林三星,意味着什麼?

是爲了他在意的細節,可以變成任意魔鬼。

你看這位狂人小胖。

臺型,和撒鹽哥有得一拼。

創意,別有洞天。

△ 手裡沒烤串的,誰看的了這圖

擺盤精美,醬汁秘製,有啥可挑?

但三星主廚就要挑——

醬汁是可以。

但魚呢?鹽放少了吧。

△ 小胖:西八,撒鹽哥還真不是人人都能當……

原本以爲,在這個臥虎藏龍的節目被淘汰,都是輸在創意不夠炸裂,味道不夠新奇。

其實,水越淺,越容易擱淺。

有時候,這是技術的淺,理解的淺。

但有時候——

用張三丰的話說,是你還不能做到,把招式都忘了。

這位“那不勒斯黑手黨”做的意大利菜,在後面的一對一比賽中,可以贏掉意大利的米其林主廚。

但海選階段,哪怕融入意大利歷史,把菜做成藝術品,卻因爲一朵沒有味道的擺盤花,無法直接過關。

Sir不懂做菜。

但Sir在《刺客聶隱娘》紀錄片裡,聽過類似道理——

爲了還原唐朝的華麗感,道具師可以爲了一個燈,從臺灣找到日本,全手工定製半年。

但到了最終呈現,道具必須安安靜靜地藏起自己,而不是對觀衆顯擺說:你快看,我好美。

做菜也是同理。

擺盤,也該細緻幽微。

當炫技的虛榮,超過了對整體的把控,或許就是一種失敗。

03

當然,很多人看《黑白廚師》也許是爲了“偷師”,畢竟綜藝裡很細緻地展現了每個廚師做菜的全過程。

有不少“價值百萬”的秘方。

不過對於Sir來說,這些都不是重點(主要是沒啥動手能力)。

Sir關心的是。

爲什麼“美食荒漠”出品的美食綜藝,也能如此驚豔?

就拿一個例子來說。

第二輪比賽,白湯匙(精英)與黑湯匙(草根)開始一對一對決,兩大“中餐女神”遇上了。

好傢伙。

一個在線表演拔絲,一個方形菜刀切魚,直接迷倒現場一大片。

當“酸菜魚湯”和“拔絲肉丸”端出來,韓國人恨不得小黃人式尖叫……

整的我們這邊的營銷號,看熱鬧不嫌事大——

中餐降維打擊;

中廚基操硬控韓國人;

韓國搞美食綜藝,最大受益者竟是中式料理……

怎麼說呢。

確實,韓國地方小,物產少,被嘲諷爲美食荒漠。

但想深一層——

一個開局天坑的美食荒漠,能保持好奇和學習,從別的飲食文化裡吸取營養,不是很值得尊敬嗎?

事實上。

中餐女神確實從中餐裡學了過硬的基本功。

但她們的臨場發揮,又絕不止步於模仿——

拔絲,不是傳統做法,而是將黑醋醬和炸肉塊結合的方式,將糖變成一層薄薄的拔絲,放在肉塊上增加口味的層次。

而這,也是Sir推薦《黑白廚師》的原因。

美食,是舌尖上的跳動。

影像和文案,可能還原不出精髓。

論飲食文化,不管時間長度,還是研究深度,韓國是不如中國,也比不上很多其他國家。

但廚藝的比拼,不是爲了證明,哪國文化更優越,哪種料理更高級。

只是爲了自我的超越。

比賽剛開始也有火藥味。

韓國的本土廚師,說要把給美國總統做過飯的移民大廚給遣返回美國。

結果人家用辣泡菜,做出了一道米其林三星級別的前菜沙拉,清爽可口,震驚評委。

文化的交融,創意的揮灑,讓被吃膩的食材,也煥發出豐富的可能。

美食荒漠,又如何?

擋不住人家在創作上,已經羽化成綠洲。

當一個節目可以鮮活地呈現,每一個選手的真實故事,每一道佳餚的技術細節,每一個職業不爲人知的百般滋味……

自然就能獲得,大衆最深刻的共鳴。

所以該怎麼說呢。

廚藝對決,的確不算太新鮮。

就像當年承包了8090後電視機的《中華小當家》,還啓發了節目其中一個選手,讓他走進了第二輪比賽。

《中華小當家》是日本熱血漫,怎麼能把中國美食寫的這麼可愛?

這無關國籍和種族。

而是取決於——

你看待其他文化的態度。

就像登頂播放冠軍的《黑白廚師》,是奈飛出資,由9分韓綜《犯罪現場》製作人尹麗俊出品。

但如果製作方狹隘地想,美國人出資,就要在節目裡說美國飲食最好,或強行給韓國料理貼金。

誰又願意追下去?

當網友爲中國菜硬控韓國人喝彩。

不是證明中餐真的遙遙領先了。

而是因爲《黑白廚師》回到了好節目該有的純粹——

尊重對手,尊重自己。

不去區分無聊的黑白。

只是讓可愛的文化和手藝,煥發出本來就繽紛的色彩,無所拘束地塗畫。

說到這,Sir想再分享一個印象深刻的細節。

一位顏值身材俱佳的小哥,對自己的烤肉技術無比自信。

看他烤肉,就像在欣賞交響樂。

動作凌厲,氣定神閒,每烤一段時間,就要把肉靜置一段時間。

控溫也不用溫度計,只把針扎進肉裡,再放到嘴脣上感受。

好酷?

評委嘗過之後,問:

你覺得怎樣纔是最完美的牛排?

小哥毫不猶豫地輸出料理哲學:

結果主廚表示:你的肉根本烤得不好。

廚藝,可以精進。

不懂,可以學習。

怕的是——

領略不到“美食無窮,心態開放”這樸素的道理。

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觀衆數量,遙遙領先。

但我們又有多少創新的能量,能讓傳承千年的寶藏手藝,走進新一代的觀衆心裡,成爲影響全球的文化產品?

比起中餐是不是降維打擊。

Sir更關心的是——

咱們什麼時候,才能出一部好看、好玩,能完整追下去的口碑綜藝?

做菜,是慢火細熬。

而做一個真誠有趣、尊重觀衆的節目。

何嘗不是。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