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政治宣傳片須是好的娛樂片
電影與文化冷戰:美國外交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起源(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張國興於1916年生於中國海南島。他在北婆羅洲的古晉長大,並於1945年在中國昆明的西南聯大完成大學學業。畢業後,他立即在重慶的中央通訊社開始了他的記者生涯。一年後,他被委派到南京,因卓越的英文口語和寫作能力而被美國通訊社聯合新聞社聘用。在南京的這段時間,他見證了這座城市是如何在1949年4月落入共產黨手中。在到達香港任職新工作後,他着手寫一系列文章,隨後於1950年出版了《竹幕八月記》。
三維計劃中的出版部─亞洲出版社(Asia Press)─最先於1952年9月問世。亞洲出版社緊接着建立了一個複雜的配置,用於預備、出版、發行及零售反共的中文材料。其出版範圍很廣,從學術研究、調查報告、小說、教科書到漫畫應有盡有。一些由亞洲出版社出版的小說,像是沙千夢的《長巷》和趙滋蕃的《半下流社會》,被改編成電影並由張國興所有的亞洲影業製作。作爲零售店的亞洲書店(Asia Bookstore)分別於1952年及1953年在香港和澳門營業。根據TAF的年度報告,香港的亞洲出版社書店,「作爲銷售中心,是作家、文人、學生和讀者最喜歡的聚集地之一」。TAF非常熱衷於擴建書店,到1956年,他們已在新加坡、曼谷和雅加達設有分店。亞洲出版社還同時運營亞洲新聞社,向東南亞的中文報紙提供每週新聞通訊。張國興在接受《新領袖》的採訪中,強調了他的企業目標:「共黨文學佔據了本地許多書店,共黨書籍和雜誌正在淹沒整個東南亞華人社區。除非我們能夠生產出有創意和有理念的文學,否則我們將會失去竹簾外的中國人,讓他們投向共產黨。」僅1955至1956財政年度,TAF給亞洲出版社撥款8萬美元。
亞洲影業於1953年7月11日被併入此事業羣。亞洲影業接管了當時香港設備最好的永華影業,正式開始生產電影。正如張國興所說,「亞洲影業的目的在於堅定不移地與共產主義抗戰,掃清共產黨在港華語電影勢力,生產發揚民主與自由精神並譴責共產極權主義的電影,不僅是生產電影,更要牢牢守衛人民思想意識」。張國興的首要打擊目標是長城影視。他明確表明:「這將成爲我們的開戰宣言。」中國大陸市場於1949年對外關閉。這使在港的大部分國語電影公司幾近倒閉。長城影視是其中的例外─這個親中電影公司仍能將電影輸入中國大陸。如電影導演嶽楓和李萍倩,製片人張善琨和袁仰安,還有演員舒適和劉瓊等大部分上海移民與長城影業簽了長期合約。作爲一個精明的商人,袁仰安於1950年發起了時髦奢華的《長城畫報》月刊。《長城畫報》是「在香港和遠東發行最廣的〔雜誌〕」,並且能夠有效推廣長城影業的電影與明星。張國興認爲《長城畫報》是促成長城影業商業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爲了與《長城畫報》抗衡,張國興於1953年創辦了由亞洲出版社出版的《亞洲畫報》(Asia Pictorial)。張國興認爲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宣傳武器」。
在1953年5月發行的第一期《亞洲畫報》中,首篇文章以美國首次原子彈測試爲題(該測試於同年3月在內華達尤卡平地進行),似乎向共產黨佔據的香港投擲一顆文化原子彈。發刊第一年,《亞洲畫報》發表大多關於東歐反抗中共的政治文化類新聞、臺灣軍事訓練、英美政客軍官的亞洲之行、好萊塢明星八卦、外國及區域電影新聞,以及關於西方家庭主婦富裕獨立生活的花邊新聞。根據TAF於1955年5月的評估,《亞洲畫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銷售量「高於市場上其他同類型出版物」,並且「可能是亞洲雜誌界最受歡迎和最有效的媒體」。
實際上,張國興決定亞洲影業不會使用「直接攻擊」的方式。因爲「英國殖民政府禁止任何形式的政治宣傳片。中國大衆也對這類影片感到厭煩。我們必須採取更巧妙、更文藝、更娛樂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大體來說,我們需要暗示而不是明示。用政治語言來說,我們需要有一些外交手腕。基本原則是,最好的政治宣傳片也必須是最好的娛樂片」。(三之三;摘自《電影與文化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