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安新區發現2隻龍首 初判為唐代文物

雄安新區一景。新華社

中國河北雄安新區近日發現2件罕見龍首,一隻相對完整,另一隻殘存半張龍臉,初步判定爲唐代文物。

綜合陸媒河北日報、財新網報導,此次發現的龍首是在古州城內一處唐代高等級寺院建築遺址旁邊的磚瓦坑中發掘出土。

經過實驗室考古,對龍首的眼睛和鼻子部分進行初步清理後,發現灰色陶質龍首上還有大面積的彩繪,龍首眼珠爲黑色,眼珠周圍的眼線爲綠色,耳後上方還有部分白色。

研究人員介紹,史前文化的龍比較抽象,到了漢代,龍的呈現比較方正,到了魏晉南北朝,龍比較扁平,到唐代則是兼容幷蓄,唐代以後的龍逐漸變得輕盈飄逸。

這次發現的唐代龍首與故宮宮殿屋檐上象徵身份地位的黃色脊獸不同。這次發現的龍首爲灰色,形象更加圓潤、壯實、簡潔生動。

報導指出,這種唐代的龍形象,爲研究中國8000年龍文化形象演變,提供了新的考古證據。

一般而言,龍首是在房頂的垂獸、垂脊末端,或是在屋脊上。在唐代是一種瑞獸,守護安全,幫助人們躲避一些自然災害,比如雷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