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鏗:發展改革要有新理念、新思路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郭聰聰 北京報道
12月2日,2024中國中小企業金融論壇暨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如期舉行,衆多金融精英與領軍人物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普惠金融發展之路。
會上,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先生受邀參會,他指出,新時代的要有新的經濟發展觀,在數字經濟發展觀之下發展數字金融,藉助互聯網金融技術解決普惠金融中的“不可能三角”問題。
賀鏗指出,隨着全球步入數字經濟的新紀元,我們應當樹立與之相匹配的新經濟發展觀念。特別是在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的洗禮後,社會生產力實現了質的飛躍,人工智能也正逐步從理論邁向實踐,生產工具正全面向“智能化”轉型,這標誌着人類社會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我們不能再依賴傳統的“人口紅利”和“三駕馬車”理論來拉動經濟發展,而應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將科學技術視爲推動社會進步的第一生產力。
賀鏗進一步闡釋,數字經濟是實體經濟、服務經濟與IT技術相融合的產物。賀鏗將數字經濟形態描述爲“數字經濟=ABCD+nG”的公式,其中A代表人工智能技術,B代表區塊鏈技術,C代表雲計算能力,D代表大數據資源,而nG則象徵着不斷迭代升級的第n次通信技術。在數字經濟框架下,算力與算法的提升不僅引領了經濟結構的深刻變革,也爲金融領域帶來了巨大轉變。
賀鏗指出,互聯網金融技術爲破解“不可能三角”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普惠金融在“追求提高普惠羣體信貸可得性、降低風險與綜合融資成本下降”三者間的平衡時,常陷入困境,特別是其服務的中小企業數量龐大。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超過5300萬家,佔企業總數的90%以上,隨着普惠金融服務逐漸下沉至中小企業及個人,傳統的依賴於人力評估企業的方式,已難以覆蓋日益增長的評估需求。
如何金融資源的分配從傳統的“二八定律”向“八二分配”的轉變,如何高效地將資金引導至最需要支持的企業,激活其內在活力,成爲了亟待解決的問題。賀鏗指出,在大數據賦能之下智能模型能夠通過對企業經營狀況、發展前景、信用狀況等多維度的精準分析,既降低了金融成本,又確保了信息的真實性,爲金融機構的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賀鏗以日益智能化的汽車導航系統爲例,以展現大數據賦能的效能。他說道,在大數據加持之下,汽車定位導航的發展已經能準確識別前方路況與道路障礙,爲駕駛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導航信息,這正如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能夠精準識別並規避風險,爲中小企業開闢出一條暢通無阻的融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