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歌謠祭 上演半島故事
恆春半島歌謠祭今年將邁入第3屆,而第2屆首創的舞臺劇《半島風聲.相放伴》驚豔衆人。(謝佳潾攝)
近年「地方創生」很夯,許多縣市政府、公所極力寫計劃,向中央請款玩創生,但最後多淪爲「例行性活動」,甚至令人有爲辦而辦、覈銷預算的質疑;反觀恆春半島歌謠祭、屏日生活市集,雖未掛上創生招牌,卻激發出創生本質,民衆有參與、有期待,地方纔有創生的可能。
恆春半島歌謠祭今年邁入第3屆,第2屆首創的舞臺劇《半島風聲.相放伴》驚豔衆人,由9名傳藝師與10多名學生攜手演出,全場由民謠串聯,以月琴帶入人生,此時《思雙枝》不再是比賽曲,而是全場人齊唱的歌,更引發大家好奇,「今年的歌謠祭會玩什麼?」
其實,恆春半島歌謠祭是由恆春民謠節延伸而來,以往民謠節就是比賽加表演,對不少在地人而言,只是「社區與學校的例行性活動」,但有一羣人覺得,民謠節重視比賽沒有不好,但若能多元發展、讓更多人蔘與會更好,因此催生出歌謠祭。
發想團隊指出,首屆恆春半島歌謠祭成功將民謠魅力向外擴散,吸引不少國家前來交流音樂,第2屆爲延續這股熱情,再加入舞臺劇擴大舉辦,請來知名的「臺南人劇團」編導並在地選角,讓恆春人自己的故事自己演,透過戲劇張力讓更多人認識恆春民謠。
團隊成員說,恆春民謠傳唱百年,政府與民間都積極保存流傳,從來就不是爲地方創生而存在,但恆春半島歌謠祭引發的效應,卻恰好是地方創生所要的結果,凝聚在地情感、激發參與度,更延續討論度,可以說是成就了非典型的地方創生。
而「屏日生活市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往請明星助陣,近年承辦單位裡山生態公司改找在地職人代言,少了商業味、多了溫度,相信唯有藉着對土地的熱愛與瞭解,才能如實展現恆春最美的一面吸引遊客。
「不只要職人,更要素人。」裡山表示,職人一旦經過包裝,多少失了原味,所以團隊人員是真的深入當地尋找素人職人,他們就像鄰居叔叔阿姨般親切,對工作與生活的熱情不僅能感染遊客,更能將恆春獨有的人事物如實呈現在大家面前。
裡山前年起將職人帶進屏日生活市集,並以分別展示方式,串聯恆春各店家成爲職人展覽館,讓遊客漫步小鎮同時,如尋寶般探索不同的人生故事,處處充滿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