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殼化身虎頭牌 金門獨特厭勝物

活化石「鱟」4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就已出現在地球上,2019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爲瀕危物種。(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提供/於家麒金門傳真)

金門最有名的「厭勝物」當屬風獅爺最具代表性。但早期有利用「鱟殼」彩繪而成的「虎頭牌」,高掛於門楣上用以避邪、鎮宅之用,在臺灣極爲罕見,可謂是當地相當具有特色的習俗;只是時過境遷,「鱟」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即便今日在金門各處也銷聲匿跡。

據瞭解,金門附近海域早期在農曆6、7月間爲鱟的盛產期,勤儉的老一輩先民吃完鱟肉後,會把鱟殼的前半節拿來做爲「鱟杓」,用以添飯或盛物,鱟尾做爲搔癢的「如意」,而最特別的就是取其中節鱟殼彩繪成虎頭,做成「虎頭牌」的避邪物,懸掛在門楣上,用以鎮煞避邪與祈吉納福。

斜槓文創工作者、人稱「荔枝師」的盧文雄表示,因本身擔任衛府三王爺乩身,在興趣使然下研究、繪製「虎頭牌」已數十年;據他了解,金門以「鱟殼」畫虎,應與中國的虎文化源流及民俗神格化有關,如寺廟內供奉的「虎爺」、「虎將軍」等,均被民衆當成虎神信奉,從而衍生出更多的民俗信仰。

盧文雄說,以鱟殼畫好的「虎頭牌」必須輔以硃砂筆、柳枝劍、鉛幣及八卦符,再經神明降乩開光後,懸掛於門楣之上,才具有避邪、鎮宅之用,一般懸掛於屋內牆上僅爲裝飾之用,並無實際效果。不過隨着保育意識擡頭,禁止捕獵、食用鱟,製作「虎頭牌」的鱟殼難以取得,他也只能偶爾趁着出海釣魚之際,碰運氣撿拾海邊已死亡的鱟回來彩繪收藏。

爲讓這獨特的風俗延續下去,盧文雄正嘗試研發以紙板拼接以及玻璃纖維灌模等2種方式製成假鱟殼,持續彩繪創制「虎頭牌」飾品,未來若情況許可下再開班授課,讓更多人認識「虎頭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