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多說,2024年新書預告!
《〈清明上河圖〉是怎麼繪成的》
陳季冰 著
2024年4月
精裝 歷史
一部圖文結合、輕鬆好讀的新型學術史作!
帶你讀懂《清明上河圖》所蘊含的宋代經濟、文化鉅變
深刻理解“何爲唐宋變革”以及“唐宋如何變革”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反映北宋汴京城之繁華、各階層人民生活之富足祥和的傳世名畫。作者陳季冰從該圖豐富的圖像元素切入,結合衆多史料,試圖描畫出圖畫背後廣大、動態的北宋世界。
本書立足於商業與經濟,分城市化、工商業發展與現代服務業萌芽、對外貿易、大衆娛樂、市民風俗五部分,細緻分析在從商逐利的驅動下宋代出現的諸多新生事物或現象,深入探討它們代表的意義、出現的原因和過程、造成的後果,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一個生動而立體的宋代中國,非常有助於我們理解“何爲唐宋變革”以及“唐宋如何變革”。
《左圖右史:古代壁畫中的信仰與生活》
王仁湘 著
2024年6月
精裝 歷史
考古大家輕鬆解讀古代壁畫
從圖象中揭示隱秘的歷史片斷和細節
再現古人豐富多樣的飲食生活與文化禮儀
作者王仁湘通過中國古代壁畫等藝術資料,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一同探討古代信仰與社會生活細節。
古人留下的藝 術資料中蘊含豐富的儀禮和生活細節,作者凡舉古代壁畫作品中常見的“庖廚圖”“野宴圖”“飲酒圖”“射猴與射鳥圖”“雲車圖”等,輔以古代典籍、出土文物,一一考證源流,解釋意象,圖文互現地論及古代生活的烹飪、酒事、禮儀等風尚,以及圖騰崇拜等民俗信仰,再現古人豐富多樣的飲食生活與文化禮儀,揭示壁畫蘊含的豐富文化意象,爲讀者瞭解古代生活及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角度。
《金庸大俠生活志》
吳鉤 著
2024年6月
精裝 歷史·文化
圖文並行,揭開古代風俗文化、社會生活
撥開架空的迷霧,還原最真實的武俠世界
俠客帶刀通街走不犯法?獨臂楊過怎樣剪指甲?韋小寶貪污了多少錢?江湖門派的財政收入哪裡來?金庸筆下羣俠的日常生活,掩沒在江湖風雲與刀光劍影之下。但行走江湖也需要有資金,俠客們衣食住行的真相又是如何?歷史研究學者吳鉤深入挖掘古籍,翻出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史一一考據金庸武俠小說中俠客們的日常生活,爲讀者另闢武俠小說的閱讀蹊徑,深入瞭解古人的真實生活面貌。
《金庸大俠生活志》一書共分日常衛生·日用品、服飾·化妝、美食·飲品、婚戀·生育、商業·財富、武器·武功、社會·制度七個部分,全面解密金庸小說中的江湖,呈現最真實的“武俠世界”。
《口罩:近代東亞的醫療文化進化史》
張蒙 主編
2024年6月
精裝 醫學·歷史
一部以口罩爲主題的發明和使用史
關注人文視野下的疾病、醫學/醫療社會史與公共衛生
本書圍繞着“口罩”這一主題,收錄了來自中國、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學者的八篇論文。當中包括民國時期東三省防疫事務總處的總辦伍連德博士的名作《口罩的歷史》,是截至目前已知最早的系統介紹口罩歷史的文章;克里斯托·蘭特里斯教授的《鼠疫口罩:個人防護裝備在防疫中的視覺顯現》,該文從圖像的角度論述了東北鼠疫時期口罩如何作爲新的理性的標誌。還有張蒙的《“伍氏口罩”的由來》、住田朋久的《日本的鼠疫口罩:思考1899年德國的辯論和大阪醫患的苦難》等。
本書反映出口罩發明和使用的歷史,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基本代表了整個學術界對此問題的總體認識。
《廁所:現代生活空間的多元探討》
羅森、陳飛樾、李雅倫 著
2024年4月
平裝 文化·建築學·社會學
一個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的必去之處
在這扇廁所門緊鎖之後,又隱藏了什麼?
既是用途清楚的功能性空間,也可被視爲一個精神場所。
人首先在廁所完成自我的清理,解決人的動物性需求,而現代城市廁所中視線的遮擋和對隱私的保護,也爲如廁者提供了一個僅屬於個人的房間。這種絕對的私密讓思索、冥思、回憶、幻想等精神活動得以在其中發生,廁所也隨之成爲一個形而上的、非動物性的、人本的沉思之所。
三位作者從建築學、社會學、哲學、藝術等多元角度,探討廁所在現代技術、社會、文化、審美等領域呈現了何種更復雜的維度。
《癘所的餘燼》
齊騰飛 著
2024年10月
平裝 人類學·醫學
麻風病從未消失,只是被大衆遺忘
走進歷史的褶皺,傾聽最後的麻風村故事
麻風是一種古老的慢性傳染病,曾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行。爲了防治麻風,世界各地都存在過圈定單獨空間、隔離麻風病人的措施。20世紀80年代,隨着聯合化療手段的推行,麻風在中國基本得到控制,麻風村的功能漸漸弱化,即將成爲歷史的灰燼。
作爲一項關於麻風患者生命史的人類學著作,作者齊騰飛以自下而上的視角,利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搶救性地”挖掘了麻風患者的個體敘事、自身感受、受歧視的經歷、羣體認同等方面。
《批判的現象學:關鍵概念》
[美]蓋爾·韋斯、安·V. 墨菲、蓋爾·薩拉蒙 編 陳直、郭瑋 譯
2024年11月
平裝 哲學·文化
現象學地看:疾病、權力、身體、種族、性別、殖民……
認識你自己?認識我們自己!
現象學運動自胡塞爾起已逾百年,作爲一種力求反詰我們習以爲常的前設、觀念和結構的哲學方法,倫理和政治關懷日漸滲透到其近來的發展中。批判的現象學即是一股將現象學方法運用到醫療、政治、種族、性別、殘障、環保等社會議題的哲學浪潮,挖掘出種種我們日用而不知的壓迫性觀念。
本書集結了數十位哲學家對現象學發展至今的關鍵概念的介紹與分析,既有對經典現象學成果的重新詮釋,又有對當下議題直接的哲學提煉。讀者隨這些關鍵概念拾階而上,幾可飽覽現象學運動的全部風景:由純粹意識向外延伸,逐漸擁有身體、慾望、生命,最終將整個生活世界囊括其中。
《經濟學家的惡習》
[美]迪爾德麗·N. 麥克洛斯基 著 曹乾、吳小康 譯
2024年5月
平裝 經濟學
食貨志·人文經濟學
“人文經濟學”系列第三彈
濃縮麥克洛斯基的猛烈抨擊
直擊經濟學家的阿喀琉斯之踵!
統計顯著性、黑板經濟學、社會工程學——
助長現代經濟學“男子氣概”的三大武器
卻是禁錮經濟學發展的隱形枷鎖
現代經濟學需要一種自由甚或是女性的美德
來取代它那貴族且陽剛的惡習
《價格理論》
[美]大衛·弗裡德曼 著 程琭 等 譯
2024年3月
平裝 經濟學
食貨志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爾作序推薦!
什麼是有效率的犯罪?
婚姻爲何是一種合理的存在?
冬季供暖也暗含理性考量嗎?
本書用價格與市場的精微分配機制
帶你釐清現實世界中複雜微妙的人類行爲
《價格理論的應用》
[美]迪爾德麗· 麥克洛斯基 著 馬俊傑、曹乾 譯
2024年11月
平裝 經濟學
食貨志
影響一代人的芝加哥學派微觀經濟學教材
問題導向,教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界定了經濟學諸多理論的適用範圍
比如強調“需求定律告訴我們什麼,沒告訴我們什麼”
《美國新經濟史革命:解讀諾思與福格爾》
隋福民 著
2024年6月
平裝 經濟學·歷史
食貨志
深度解讀新制度學派道格拉斯·諾思與計量學派羅伯特·福格爾的代表作
剖析新經濟史革命帶來的新研究方法
以及它對經濟史學,尤其是對中國經濟史研究的影響
《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美食指南》
[美]泰勒·考恩 著
2024年6月
平裝 經濟學·美食
食貨志
樑文道《開卷八分鐘》分享圖書
經濟學家教你如何尋找美食
一日三餐,饕餮之旅,通通囊括!
只要拋開五星級的迷思
就能讓你我在無星級的小攤小館,
享用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
《沈祖棻全集》
沈祖棻 著 張春曉 主編
2024年3月
精裝 文學
現代女詞人、學者沈祖棻
朱自清頌爲“現代李清照”,葉嘉瑩稱爲“集大成作者”
新舊文學俱有成就,詩詞賞析作品長銷不衰
精心修訂,細緻編校,力求更佳
補遺詩詞、小說、散文、書信等多篇,收入從未公開日記,再現風華
全集共分五卷,分別爲《涉江詩詞集》《微波辭 辯才集》《唐人七絕詩淺釋》《宋詞賞析 誦詩偶記》《書札拾零 子苾日記》。
此次出版,除了收錄沈祖棻歷年創作著述成果,更增訂逾二十萬字日記,補遺詩詞、小說、散文等多篇,呈現其創作與治學的全貌。沈祖棻在古典文學研究和舊體詩詞上造詣深厚,對中國格律新詩的創建和完善有重要影響。其文學作品端雅真摯,寄寓身世之感,亦不乏抗日救亡之音,投射出個⼈命運與世事更易;詩詞賞析深入淺出、隻眼獨具,結合豐厚創作經驗,爲初學者指點津途;書札、日記中閒話家常,與良友詩詞相和,字行間言笑如睹,見出其人的溫醇性情。
《鄉墅中的居止》
[德]溫弗裡德·塞巴爾德 著 閔志榮 譯
2024年2月
精裝 文學·隨筆
塞巴爾德作品系列
塑造塞巴爾德創作思想的6個人
被困於寫作這一苦役中的同病相憐者
致敬作家同行·追溯文學之源·憫惜溫和的失敗
配以多張精美彩色插頁
作者塞巴爾德在這部散文集中思考與講述了他最爲珍視的六位創作者,他們是作家約翰·彼得·黑貝爾、讓–雅克·盧梭、愛德華·默裡克、戈特弗裡德·凱勒、羅伯特·瓦爾澤,以及畫家揚·彼得·特里普。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受到脆弱天性的詛咒,遭遇生活的不平,即便寫作已經失去樂趣,思考成了折磨,卻仍然無法停止書寫。
同爲創作者,塞巴爾德從這六人的經歷中尋求慰藉與靈感,關注他們怪異而優美、痛苦而深刻的細節,繪出他們精緻而古怪的肖像。同時,他也在他人的生平中摻入自己的思考,企圖在混亂和荒謬的現實中尋找創作的意義。在人物傳記和自我體悟的交叉敘事中,讀者得以窺見塞巴爾德的文學之源和心靈世界。
《愛,海》
[法]帕斯卡·基尼亞爾 著 餘中先 譯
2024年1月
平裝 小說
基尼亞爾作品集
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得主帕斯卡·基尼亞爾長篇佳作
愛之深底的海浪與樂句
續寫《羅馬陽臺 世間的每一個清晨》的婉轉戀歌
本書是法國當代作家帕斯卡·基尼亞爾的最新長篇小說。它譜寫了兩位樂器演奏家的愛情故事,那是在交織着鮮血與淚水的17世紀、在彩虹消失的海邊激盪着的不朽樂音。小說融入了作者對藝術、歷史、哲學的思考,溯源音樂在生命的原初對人格的塑造,回顧音樂在生命的盡頭給人帶來的感動。作者文筆細膩,箴言式的語句悠揚婉轉又頓挫有力。
翻開《愛,海》,《音樂課》、《世間的每一個清晨》與《羅馬陽臺》裡的人物命運得到了延續。這也是基尼亞爾繼寫作《阿瑪利亞別墅》十六年後,首次重寫女性音樂家,是他“最美的女性肖像畫之一”。
《隔空對談》
[俄]根納季·艾基 著 駱家 譯
2024年1月
精裝 文學
“20世紀俄羅斯詩歌金鍊一環”艾基的綜合文集
帕斯捷爾納克、勒內·夏爾、策蘭、克魯喬內赫、卡夫卡的往事迴響
若把詩歌趕到門口,它還會從窗戶爬進來
詩歌是什麼?——是唯一讓我感覺自由的生活領域。
如何寫詩?——我經常在似睡非睡中寫詩。
什麼是讀者?——讀者,這是一個孤獨不亞於詩人的人。他打開一本詩集,彷彿正向你走來,要跟你訴說無人傾聽過的他的苦難……
人需要詩歌嗎?——你有沒有五到七個讀者呢?有,——意味着:那就夠了,不必討論上述問題。
本書收錄了俄羅斯詩人艾基的詩歌、散文、訪談和評論文章等各種體裁文字。他的詩歌不受節拍或韻律的約束,通過原始的激情和非常樸素的慾望傳遞對於故鄉不一樣空間的感受。他的文章包含有關帕斯捷爾納克、馬雅可夫斯基、克魯喬內赫、馬列維奇、卡夫卡、策蘭、勒內·夏爾等衆多文學藝術名家的往事回憶或閱讀體驗。
讀者透過這本書,可以獲得對艾基豐富創作的全景式瞭解,窺見20世紀俄羅斯文藝創作生態及先鋒派發展歷程。
《從莫扎特到貝多芬:侯麥的音樂電臺》
[法]埃裡克·侯麥 著 崔志雲 譯
2024年3月
精裝 文學·音樂·隨筆
法國新浪潮代表導演埃裡克·侯麥的古典音樂歌單
對莫扎特和貝多芬不變的、絕對的偏愛
歡迎收聽關於音樂、美學、哲學和藝術的私家電臺!
20世紀80年代,戰後法國新浪潮導演埃裡克·侯麥曾兩次受邀在“法蘭西音樂”廣播電臺暢談他喜愛的作曲家。這兩次採訪啓發了侯麥,於是他寫下這本名爲《從莫扎特到貝多芬》的音樂評論。
作爲音樂界的“外行人”,侯麥對電影和音樂這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關聯卻有獨到的見解,讀者將看到對電影藝術的思考方法如何被巧妙地應用到音樂領域中。還有侯麥對莫扎特和貝多芬等古典主義作曲家的介紹、對不同樂譜中樂段的差異性與相似性的解讀、對電影與音樂適配度的理解……
侯麥邀請讀者與他一道,潛入文學、繪畫、影像與音樂交織的藝術探索之旅。
《詩歌小史》
[英]約翰·凱里 著 黃福海 譯
2024年4月
精裝 詩歌·歷史
從《吉爾伽美什史詩》、荷馬,到泰戈爾、聶魯達
英雄與諸神、冒險與愛情、宮廷與戰爭、通俗歌謠與讚美詩……
四千年詩歌史中,那些偉大作品背後的故事
什麼是詩歌?
如果說音樂由聲音按照特定的方式組合而成,那麼,詩歌便是由語言按照特定方式組合而成的。詩歌雖然作爲一種特殊的語言被人們記住和重視,但在逝去的漫長歲月中,仍有無數的詩歌被遺忘。這本書,便是關於部分仍然流傳着的詩歌的歷史。
作者約翰·凱里以時間爲線索,從留存下來的約四千年前出現的第一首詩歌,到如今人們所寫的,講述數千年間世界上那些偉大的詩歌背後的故事。凱里不僅介紹了部分塑造我們對世界的看法的詩人及其詩作,比如但丁、喬叟、莎士比亞、惠特曼、葉芝,還對很多近期的詩人進行了研究,比如德里克·沃爾科特、瑪麗安·摩爾、瑪雅·安吉羅,他們已經開始思考讓一首詩變得“傑出”的關鍵因素是什麼。這段小小的關於詩歌的歷史,將世界上各類詩歌的豐富性與多變性展現在讀者面前。
《傑作何以誕生?——藝術與命運》
孫琳琳 著
2024年6月
平裝 藝術·歷史
怎樣的時代和命運造就了藝術家及其傑作?
醉心於發明創造的達·芬奇、纏鬥於生死邊緣的卡拉瓦喬、
一生泰然的宮廷畫家委拉斯開茲、曾經鮮有知音的維米爾……
藝術史的大浪淘沙背後,是他們怎樣的命運?
這本書,隨着文藝復興的第一縷曙光展露於地平線上開始,書寫13至17世紀歐洲十八位卓越藝術家的故事,並對兩百餘件藝術史經典繪畫進行細緻的欣賞與精到的解讀。作者孫琳琳提供了一種接近真相的可能:結合史料,將藝術家的人生際遇與作品分析融通,以獨有的方式重新審視既熟悉又陌生的傑作,希望能夠以此啓發讀者找到自己理解傑作的路徑。
《龍彥親王航海記:澀澤龍彥傳》
[日]礒崎純一 著 劉佳寧 譯
2024年3月
精裝 文學·人物傳記
站上審判臺的翻譯家——日本奇幻文學大師澀澤龍彥的首部傳記
詭譎暗黑的文學宇宙,放曠奇才的現實人生
一次審判·兩段婚姻·三年大學·四度歐遊·五部小說
榮獲2019年度日本讀賣文學獎!
澀澤龍彥作爲戰後日本的法國文學介紹人、翻譯家、小說家、散文家,在日本文壇乃至文學史上留下了獨特的印記。
經由這本傳記,這位幻想文學先鋒的生命編年史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童年至青年的問學經歷,對法國文學產生興趣;與同時代文人、藝術家如三島由紀夫、稻垣足穗、種村季弘、土方巽的過從;除了翻譯、作家的身份,還有作爲雜誌主編、圖書策劃人出版生涯;轟動一時、文壇名宿爲他出庭申辯的 “薩德審判”;與兩任妻子的邂逅……
本書由與澀澤接觸的最後一位責編執筆,故在出版的一般文獻之外,還蒐集到許多從未公開的資料,以及關於澀澤種種不爲人知的逸事。作者礒崎純一更特別撰寫了一篇序致中國讀者。
《沉船圖書目錄:哥倫布父子與萬有圖書館》
[英]愛德華·威爾遜–李 著 趙凱 譯
2024年6月
精裝 人文·歷史
一段驚心動魄的海上探險之旅
一次創建萬有圖書館的偉大嘗試
這是偉大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之子赫爾南多·哥倫的傳記。
1502年,赫爾南多與父親哥倫布一起踏上了前往新大陸的最後一次航行。這次航行以災難、兵變和海難而收場。哥倫布去世後,赫爾南多嘗試用自己的方式繼續擴大對已知世界探索的邊界。他建立了一個圖書館,收集各種各樣的印刷品:這是一個由摘要和目錄組成的龐大藏書庫,它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搜索引擎”,用於檢索龐雜的各類文字資料。赫爾南多沉迷於累積藏書,因爲他堅信,一間“萬有圖書館”應當包括“所有語言與所有題材的書籍”,甚至包括那些不被人在意的印刷品:歌譜、報紙、浪漫故事、寓言冊子……
然而,1522年的海難導致他部分藏書遺失或受損,他將這部分內容記錄在了《沉船圖書目錄》之中。海難造成的損失激發了他進一步完善圖書館建設的想法,並促使他設計出第一個現代書架。作者愛德華·威爾遜–李通過對赫爾南多一生經歷的描述,將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迷人圖景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儀式:人類學觀察的視角與維度》
[美]凱瑟琳·貝爾 著 X. Li 譯
2024年8月
精裝 人類學
一份全面理解儀式的思維導圖
詳實可靠、洞幽察微的人類學研究經典
儀式作爲人類學研究的支柱之一,對人類學科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相關探索爲歷史、宗教、文化和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多維的視野。本書綜述了儀式研究的學術史,並對儀式的性質和功能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跨學科分析。在作者凱瑟琳·貝爾看來,儀式是一種複雜的社交媒介,一種對於傳統、危機和自我表達的文化建構,一種權力關係的展演,透過這種無所不在的人類現象,我們得以理解生活世界豐富而深刻的意義。
《19世紀法國讀者與社會:工人、女性和農民》
[英]馬丁·里昂 著 張翼 譯
2024年4月
平裝 歷史·文化
閱讀史譯叢
讓工人、女性和農民讀書,天會塌下來嗎?
閱讀史譯叢第二本,講一些令人欽佩、感動又帶幾分悵惘的讀書故事
19世紀的法國剛剛走出拿破崙時代的硝煙與榮耀,進入一個形塑了法國現代文化的關鍵節點:人口迅速增長、識字率逐漸提高、不同意識形態激烈對撞……工人、女性和農民這三類此前與閱讀無緣的新興讀者羣體引來了精英階層的忌憚。天主教會、保守派與自由派官僚、新興資本家等勢力都試圖將這批讀者捏合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控制與抵抗於是成爲工人、女性和農民在拿起書本伊始就要處理的問題。
作者馬丁·里昂從教育改革、讀者個人的閱讀實踐、民間與官方的圖書館計劃等多個宏觀和微觀兼備的角度出發,揭示了當時法國的閱讀活動所蘊含的複雜社會動力及心態,並深刻地表明瞭,隨着閱讀羣體的擴大,閱讀民主化是一個不可阻擋、不可逆轉的進程,閱讀催生了法國社會大衆的覺醒與進步。
《密契論與哲學》
[英]W. T. 斯泰斯 著 楊儒賓 譯
2024年6月
精裝 哲學·宗教
與世界同一、與神合一的密契經驗是幻覺嗎?
廣涉各大教派密契論的哲學經典, 尋找宗教與哲學之間微妙而迷人的平衡點
密契經驗廣泛存在於各個時代、地區和文化中,這些經驗,或情感濃烈或寧靜深沉,或不假人力而來或需經努力探索,但都體現着消弭日常事物間界限、萬物爲一等內涵。密契者也會宣稱藉此得窺世界的根本真實。
本書是最早專門分析密契經驗的哲學著作之一。作者斯泰斯收集、整理了大量對密契經驗的第一身敘述,材料遍佈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及當代密契者。在縝密分析了密契經驗的類型與本質後,斯泰斯謙遜地指出,密契者看似悖謬的語言與邏輯不應成爲忽視其價值的理由,倒是我們開始反思哲學本身侷限性的契機。
斯泰斯在哲學與宗教的古老對立之下所示範的理性操演過程,對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耐心而真誠地處理種種不同於己、起初幾乎難以理解的立場而言,具有相當的借鑑意義。
《錢鍾書與現代西學》
季進 著
2024年3月
精裝 文學·學術
季進作品集
系統梳理錢鍾書治學路徑
細述中西共通的詩心文心
作者季進以《管錐編》《談藝錄》爲研究主體,系統梳理了錢鍾書與現代西方文學和文化理論的關係。全書分爲“闡釋的循環”“解構之維”“文本·形式·細讀”“跨文學與跨文化對話”“探究心理的世界”“文學與歷史的辯證”六章,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錢鍾書著作的總體特徵與闡釋學、解構主義、形式批評、比較文學、心理學等現代西學的關係。
《晚年魯迅與民國政治文化》
郝慶軍 著
2024年3月
精裝 人文·文學
晚年魯迅的思想變化與剽悍出擊!
重回民國文化界派別論爭現場
本書重點敘述魯迅在1933年與胡適、邵洵美、施蟄存等人的論爭,以他進入《申報》隱身在上海租界進行文化活動爲主線,勾勒出1930年代左翼文學、自由派和其他各種文化派別之間交鋒與協商的文化圖景,進而從細處刻畫魯迅的文化形象。
北上與南下,隱忍與發聲,遷居與隱居,批評富家女婿、解構上海迷夢、掌握文化領導權、扶持新興木刻,晚年魯迅作爲文學家、木刻藝術家、左翼文學領導者的形象在一樁樁具體的事件中逐漸清晰地顯現出來。
《藝術,以及那些孤影》
唐棣 著
2024年3月
平裝 人文·藝術
孤獨,是人的宿命
就用藝術,抵抗這個世界的孤獨
這本《藝術,以及那些孤影》可以看作是唐棣隨筆集《電影漫遊症札記》的續作。
作者身兼導演、影評人和寫作者的數重身份,遊走於文學、電影、藝術等衆多領域,以自身廣博的閱讀觀影量結合私人記憶和感悟,談論旅行、記憶、孤獨等多個文化主題,均與人生處境密切相關。作者每每將多個同類主題的文學、哲學與影像內容串聯交織,使不同的思想和觀點跨界對話,彼此振盪,從而引入對相關主題的深度思考。
《世界公民:中國哲人信札》
[英]奧利弗·哥爾斯密 著 王巧紅 譯
2024年5月
平裝 小說
近代歐亞文學交流互鑑叢書
席捲歐陸的“中國熱”風潮之文學例證
英國人眼中的異域東方和自我批判
這是一部18世紀的英語文學作品,作者奧利弗·哥爾斯密特意採用書信體形式,虛構旅英華人李安濟致友人的信件,以諷喻英國社會,介紹中國文化。全書由一百二十三封書信組成,當中大量涉及中國的故事、寓言、語錄、哲理,堪稱面向18世紀外國讀者的一部中國知識百科全書。
李安濟曾居於羊城,會講英語,在歐洲商人的推薦下游歷至英京倫敦。在這裡,他廣受歡迎,和英國朋友一起遊歷倫敦各地,和各階層的人交談,將見聞印象寫在信裡,寄給北京禮部大臣馮煌。在李安濟離開中國後,他的兒子興波赴歐尋父,曾在波斯被俘爲奴,後設法逃走並解救出一名女奴。最終父子二人得以在倫敦團聚,興波與他解救的女奴澤麗斯亦在倫敦完婚定居,李安濟則與他的英國朋友繼續環宇周遊。
*以上所選載的圖書排名不分先後,一切信息均以實際出版物爲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