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英國女王一半的錢,催生歐洲軍事革命,意大利式要塞有多貴?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蘇埃託尼烏斯
字數:3982,閱讀時間:約10分鐘
意大利式要塞的誕生與火炮在圍攻戰的應用密切相關,而法王在抵抗英國侵略,對抗勃艮第公爵以及其他封建領主的戰鬥中發展出的炮兵,讓法軍似乎成爲這場早期炮兵革命的引領者。鐵質炮彈,輕型火炮,馬拉四輪炮架等一系列的創新在炮兵上的應用,保證了法國軍隊直到宗教戰爭前都享有炮兵火力上的優勢。意大利史學家圭恰迪尼在其著作中表示了法國炮兵強大的戰力,稱:“因此,以前在意大利需要許多天才能攻克一座城市,如今只需數個小時即可完成。”
▲法王查理八世,他點燃了意大利戰爭的導火索
傳統的舊說也認爲,意大利的中世紀要塞在法國強大的炮兵面前不堪一擊,是法國炮兵的威脅促使意大利式要塞的誕生。但如今進一步的研究認爲,意大利式要塞的出現並非單純是爲了應對法國炮兵的威脅,而是意大利工程師在防禦要塞上持續性的實驗最終結出的碩果,法國人或許起到了刺激作用,但絕非是意大利式要塞出現的直接原因。
▲16世紀的法國炮兵是當時西歐最先進的炮兵部隊
雖然不如法國人出名,但意大利人使用火炮的歷史很早。儘管無法確定具體的時間,但廣泛的證據表明,14世紀開始,意大利人就已經將火炮應用到戰爭中。1363年佛羅倫薩便已經制造了能發射鐵質炮彈的火炮,四輪炮架和輕型火炮在意大利也有應用。但與法國不同的是,意大利並沒有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機動炮兵,用牛而不是馬作爲運輸畜力,重型火炮以射石炮爲主,石彈的製造和運輸問題,這些都阻礙了機動炮兵在意大利的誕生。火炮的使用更多的集中於圍城戰中,甚至更有利於防禦方。
早在1381年,博洛尼亞的城牆上就有35門大炮,進入15世紀後,火炮廣泛存在於意大利各邦國的防禦工事上,在固定位置進行射擊抵消了火炮在機動性上的問題。即使像索里亞諾這樣的小要塞在1449年也有12門火炮,而奧斯蒂亞在1455年有11門。羅馬城內的聖天使堡更是有一門4.5噸重的巨炮,1496年威尼斯人佔領布林迪西時,他們發現城堡的防禦工事中至少有98門大炮。
▲聖天使堡
可以說,在15世紀時,即使意大利人在應用火炮上面臨着諸多的不利因素,但隨着火炮在圍攻戰中的應用,傳統的中世紀要塞必然會面臨極大的衝擊,這也促使文藝復興時期的工程師們開始研究能夠抵禦火炮轟擊的意大利式要塞。
意大利人在傳統上的也把視線更多集中於馬蒂尼、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這些對防禦工事感興趣的天才身上,忽視了自15世紀中葉以來一系列不那麼出名的工程師的實踐。面對火炮的威脅,工程師最初想到的應對之法就是加厚城牆,削減城牆高度,偏轉炮彈,但很快意大利的工程師們就意識到想要締造一套全新的要塞體系,絕非是靠加大城牆厚度就能做到的,他們很快轉向了對如何更合理的佈置火炮,形成交叉火力,強化工事對自身火力的承受力(中世紀的防禦工事甚至無力承受自身火力的後坐力)。這些變革最早可追溯自14世紀,但當時的壓力有限,影響力不如16世紀那麼深遠。
▲達芬奇設計的要塞圖示
到了15世紀中葉開始,越來越多的堡壘以全新的原則建立起來,着重點是修建小型堡壘而非繼續擴張城牆。羅馬、錫耶納、佛羅倫薩、米蘭等國在1450——1490年間都耗費巨資用於升級防禦工事。威尼斯在工事的應用上比起其他邦國又有所不同,他更加重視將防禦工事和自然地理的配合,對城市自身的防禦較爲忽視。大多數時候只對邊境城市的防禦做有限的改良,意大利式要塞僅在佈雷西亞和拉文納等少數城市中修建,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康佈雷同盟戰爭時纔有所改變。
而在東部邊境,爲了應對匈牙利以及隨後土耳其人的進攻,威尼斯人修建了利文扎防線。利用上游湍急的河流和下游密佈的沼澤,威尼斯人在關鍵位置修築要塞等土木工事,同時清理東方的視野。當然利文扎防線的成功也起到了一定的負面作用,威尼斯人過度相信這條防線的作用,忽視了對東部邊境軍隊的投入,當地軍隊的數量一直有限。
▲16世紀典型的意大利式要塞
意大利式要塞的推廣強化了各國的國防,1522年醫院騎士團的騎士們依靠意大利式要塞的保護,在數倍於己的奧斯曼軍隊面前堅持了6個月,1543年醫院騎士團又在馬耳他死守112天,直至援軍抵達。在低地,強大的弗蘭德斯軍團耗費了1年的時間才攻下了安特衛普,對奧斯坦德的圍攻更是持續了3年之久。在強化國防的同時,意大利式要塞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加大了財政壓力。
▲安特衛普要塞
首先要塞這類軍事建築爲了充分發揮地利,經常會將選址定在河流、沼澤、裸露巖地上,這就加大了工程的建設難度。再者,要塞本身所需的材料量就非常驚人,1573年阿爾克馬爾新修的四個堡壘使用了66.6萬塊磚,1568年到1571年安特衛普要塞的修建耗費了3000萬塊磚,路易十四重建隆維的隆維的工程包括修建12萬立方米的磚石建築,1660年代後期,法國里爾市的磚廠需要給當地的城堡提供6000萬塊磚,當地的採石場提供350萬塊石頭作爲地基。此外工程師,測量員,熟練工人的工資也是鉅額開支。
因此到1542年,僅建造一座要塞的造價就高達4.4萬杜卡特,而大型軍事工程的造價就更是天價。伊麗莎白一世對特威德河畔貝里克的現代化改造耗資13萬英鎊,相當於她財政收入的一半,查理五世改造安特衛普城防的工程耗資100萬荷蘭盾。而1529年到1572年,荷蘭修建了約43公里的防禦工事,總耗資達到了1000萬荷蘭盾。這些還只是工事自身的造價,還需要補充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形成戰鬥力。以法國爲例,1544年在與尼德蘭的邊境上,法國維持了15座要塞,共計需要1012門火炮,僅火炮的採購成本就達到了5萬英鎊。
▲奧斯坦德圍攻,當時的新特洛伊之戰
因此,迫於意大利式要塞高昂的造價(哪怕是是路易十四也曾抱怨過沃邦是在用黃金建設要塞),許多國家的大建項目被迫撤項或削減規模。教宗原定用18座要塞包圍羅馬的項目被迫下馬,威尼斯在弗留利邊境的要塞建設項目的工程量從12座砍爲9座。
中等國家或許還能通過縮減工程量來完成項目的建設,但對於很多小國而言,意大利式要塞反倒導致了國防門檻的提高。錫耶納曾經強行開動要塞建設項目,但結果是要塞建設項目資金遲遲無法到位,艦隊和軍隊的資金也被挪用,結局就是在1555年錫耶納被佛羅倫薩兼併。
而對於那些能承受要塞建設成本的國家而言,這也只是一系列變革的開端。隨着意大利式要塞的普及,戰爭的形態也在快速改變。圍攻城鎮的時間被極大延長,圍攻和駐守城鎮所需的軍隊數量也在攀升,作戰長期化加速了服役期短暫的徵召軍隊向全職軍隊轉變的進程。
▲Tercio這類全職部隊將成爲歐洲戰爭的主力
在日益龐大的全職軍隊的面前,建造防禦工事的成本都能算得上廉價。1635—1637年,西班牙在低地戰場上投入了1500萬杜卡特,年均500萬杜卡特(約125萬英鎊),是伊麗莎白改造特威德河畔貝里克所耗資金的近10倍。除去軍隊自身的工資開銷,圍攻城鎮帶來的資金消耗纔是大頭。
在16世紀,全面圍攻一座城鎮的代價遠超前代。以軍隊數量而言,1469年,教宗國圍攻的裡米尼的軍隊由5000步兵和5000騎兵組成,1472年,佛羅倫薩召集軍隊征服沃爾泰拉的軍隊大約10000名步兵和2000名騎兵組成。但到了1554年時,一支10000人左右的軍隊無法切斷錫耶納與其經濟腹地的聯繫。
查理五世在1552年10月圍攻梅斯時更是投入了45000人和150門火炮組成的大軍,但一直到次年1月,皇帝的軍隊依然沒有攻克梅斯,在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查理五世被迫撤軍。而到4月13日,皇帝再次集結30000人和135門火炮圍攻泰魯阿納。在爲期2個月的圍攻中,皇帝的炮兵日均發射2000發炮彈,將整個城鎮夷爲平地。
▲查理五世圍攻泰魯阿納所用炮兵
要塞的造價、維護成本、因戰爭模式轉變而日益龐大的職業軍隊、爲供應大軍而飛速增長的後勤壓力,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讓軍事成本飆漲。而各國原有的財稅無法覆蓋失控增長的軍事開支,被迫進行改革。爲了徵收更多的稅收,中央政府的權力在增長,官僚組織在擴張,被稱爲軍事財政國家和絕對主義國家的新體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
▲歐洲強國軍隊人數表
即使中央政府在擴大自己的稅收規模,依舊無法及時覆蓋軍事開支。有鑑於此,信貸能力變得更爲重要,西班牙在意大利人的幫助下建立起全歐最先進的信貸系統,以更有效的方式動員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社會財富,成功壓制了法國這一擁有恐怖體量的對手,建立了在西歐近1個世紀的霸權。
這一現象被傑弗裡.帕克認爲是軍事革命,而意大利式要塞的出現與推廣則是軍事革命重要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MERCENARIES AND THEIR MASTERS:Warfare in Renaissance Italy
WAR AND SOCIETY IN EARLY-MODERN EUROPE 1495–1715
The Military Revolution: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1500-1800
European Military Rivalry, 1500–1750
The Military Organisation of a Renaissance State Venice c.1400 to 1617
Empires and Entrepots The Dutch, the Spanish Monarchy and the Jews, 1585-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