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鐵軍||記河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校遙感與空間信息工程教師團隊

遙感與空間信息工程教師團隊

榮獲“河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9月5日,河北省教育廳發佈了《關於首批河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示範活動擬入圍名單的通知》。此次公示的首批省級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共50個,我校“遙感與空間信息工程教師團隊”成功入選。

01

基礎情況

遙感與空間信息工程教師團隊是基於新時代對遙感、導航、地理信息系統領域工程技術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聚焦國家空間信息產業發展、航天強國建設,重點服務京津冀區域的教師團隊。團隊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省教學名師1人,省三三三層次教師2人;國家級科研平臺1個,省級科研平臺3個。黨的十九大以來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4項;到位科研經費5868.32萬元;服務了4個行業,13個縣,60餘家企業,團隊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01.師德師風—立德樹人

團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始終把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團隊建設的初心和使命。團隊始終將新時代高校教師準則作爲師德師風根本遵循,並將其轉化爲內在信念和行爲品質,融入到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每一個環節。團隊注重以精神文化增強師德師風建設,2022年3月凝練並提出了“明德、勇毅、團結、創新”創業精神。5年中,1人獲得記功個人,5人獲得嘉獎個人,2人獲得優秀共產黨員。

02.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團隊聚焦遙感、導航、地理信息系統領域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採取了多元立體化教學改革與探索,形成了近10項創新舉措:構建了“1+7”專業建設模式;提出了“1點2線3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策略;開創了“1法2要素”課堂教學模式(1法是指教學方法,2要素是指課程思政、職業規劃要素);實行了“助管、助教、助研”三助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組建了遙感鐵軍實訓班,打造“鐵之意志、鐵之紀律、鐵之體魄、鐵之效能”四鐵人才;創新了“專業認知—基礎技術—專業技術—項目實戰”四段式課外實踐教學體系;探索了“2線3品”專業產教融合建設思路等。

教育教學的一系列改革創新爲團隊高質量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5年來,團隊獲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教研教改項目27項,其中,省級課程思政中心1項,省級精品課程2項,校一流專業1個,校級現代產業學院1項,校級精品課程1門;指導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競賽三等獎1項、超圖大賽全國第4名、其他國家大賽獎勵13項和省級比賽獎勵30項。“思政-教學-科研三位一體驅動下遙感鐵軍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項目被推薦提名中國遙感委員會年度獎;麥可思報告質量跟蹤顯示畢業生對本專業的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認可度達到90%以上,學院的核心課程設置具有專業特色,培養學生成爲專業應用型人才,滿足行業發展需要;2020年5月15日,國家兩彈一星元勳孫家棟院士親筆回信激勵團隊學生,“努力學習航天遙感應用技術的知識,把我國的航天遙感技術做強,將來更好地去爲國家和社會服務,爲實現航天強國貢獻你的力量”。

03.科研創新—頂天立地

團隊以“立足航天,服務地方,開放合作,協同創新”爲發展理念,以國家兩彈一星元勳、學校名譽校長孫家棟院士“縣域遙感應用戰略”爲牽引,面向生態環境、農業林業、自然資源、地質災害、文物遺產等6個行業領域,聚焦遙感與空間信息技術關鍵性問題,逐步發展形成了遙感圖像處理、定量遙感、導航定位技術、空間信息技術4個學術方向,在國內遙感與空間信息領域已具有較強的學術影響力。

科研創新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5年來,研發黑臭水體、土壤溫度等遙感與空間信息信息產品70餘款;攻克雲檢測算法、時空融合算法等關鍵技術問題30餘項;建設國家國防特色學科1個,受武漢大學邀請參與遙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增列論證工作;建設國家級科研平臺1個,省級科研平臺3個,市級科研平臺2個;主持獲得省科技進步獎4項,其中,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承擔了國家級課題10項,省部級課題21項,市廳級課題4項,校級課題15項,橫向課題33項,到位科研總經費近5900萬元,團隊人均科研經費164萬元;授權與申請發明專利19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33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表學術論文57篇,其中,SCI論文16篇;2018-2022年,連續6年主辦的中國國際農業遙感應用技術高峰論壇學術會議已成爲國內農業遙感領域知名學術論壇;2020年,協助舉辦德清第41屆亞洲遙感會議;2019年,團隊研究生受邀在韓國大田第40屆亞洲遙感會議上做專題報告;2022年,科研成果被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採納在中國航展“鄉村振興”版塊展出;2021年,科研成果受邀在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展出;科研成果得到了孫家棟、趙文津、童慶禧、李德仁、戚發軔5位院士的親臨指導與肯定。

02

推進產教融合

長期以來,團隊聚焦包括空天信息領域技術難題,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河北省產業轉型升級爲目標,依託“航天遙感信息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航天遙感信息處理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河北省航天遙感信息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省級科研創新平臺,組建校企協同、產學研創融合的科技創新團隊,推進特色產教融合。

1

社會服務—驅動發展

“發揚航天特色優勢,服務區域經濟社會”是團隊社會服務的根本遵循。依託教育教學、科研創新一系列成果着力服務於京津冀區域空間信息產業、航天產業、政府部門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等發展建設工作,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凸顯了團隊社會服務不可替代性,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

團隊開展社會服務5年來,持續推進航天遙感技術進城下鄉接地氣,先後服務河北省內固安縣、鉅鹿縣等11個縣級政府部門;聚焦河北省生態環境領域,爲廊坊市、邢臺市納污坑塘回頭看、大氣污染掛圖作戰等環境治理專項行動提供數據支撐,其中,爲廊坊、邢臺市上報產品21期,累計監測坑塘 164864個,重點河流16條,發現問題4683個,相比傳統人工覈查效率提升3倍以上,支撐廊坊市實現了農村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邢臺市水質改善率居全國第2,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爲團隊發來感謝信,並被科技日報、學習強國等媒體宣傳報道;應邀爲河北省發改委開展了全省域社會足球場、高爾夫球場遙感監測;爲廊坊市政府四科、農業、林業等部門報送了耕地、設施蔬菜等20餘種遙感專題簡報,成爲廊坊市政府有關部門科學決策依據。團隊成果爲應用示範區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累計爲政府部門節支9億元以上。團隊與華爲、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地理信息產業百強企業、IT龍頭企業、擬向地理信息轉型等60餘家企業建立廣泛聯繫,聯動10餘家單位聚焦或轉型助力河北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例如,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廊坊市註冊分公司,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在廊坊成立中科空間信息(廊坊)研究院等。積極面向河北省域內各業務部門技術人員科普宣傳航天遙感技術,先後爲河北省煤田地質局、河北農業大學、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奧來國信(北京)檢測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開展航天遙感應用技術科普知識講座和技術培訓10餘次,參加人數2000餘人次。團隊社會服務工作先後得到了國家國防科工局及省市領導的親臨視察與好評。

2

團隊建設—使命擔當

團隊始終牢記國家兩彈一星元勳孫家棟院士囑託,成立之初就將“助力國家航天強國建設”作爲建設使命,確立了“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四位一體團隊建設思路,在發展實踐中鑄造凝練了“明德、勇毅、團結、創新”精神文化,已成爲國內遙感與空間信息領域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實力團隊。

團隊被評選爲廊坊市高水平創新團隊,團隊成員被推選爲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縣域遙感應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農業農村地理信息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北省遙感應用協會副會長、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河北省智慧智庫專家、學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本次河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成功入選是對我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提升師資隊伍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水平,加快推動教師團隊建設的標誌性成果。下一步,學校將以“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建設爲契機,持續加大高層次人才和學科創新團隊培育力度,促進各學科師資隊伍建設互融共進,以團隊建設形成長效機制,爲建成特色鮮明應用型大學提供師資和人才保障。

文字 | 遙感信息工程學院

排版 | 劉 濤

審覈 | 王慧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