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又出了一張牌
原創|倪毓平 編輯|Jaden
當高速智駕向城區智能駕駛推進的時候,局面一下子就變得激烈了。過去一年間,開城數量成爲競爭指標,小鵬、華爲、理想、蔚來紛紛喊出一個大過一個的數字,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到來之前,每個牌桌上的選手都試圖與其他人拉開一個明顯區間。
深度參與新能源的華爲正野心勃勃地登頂智駕王座。去年12月末,餘承東以“全國都能開”的論述終結這場數字競爭;4個月後,華爲推出以智駕方案爲核心的新品牌“乾崑”,與鴻蒙座艙一起,作爲參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兩大抓手。
過往的經驗支撐着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靳玉志的信心,“十幾年前,華爲已經在通信行業裡面成爲number one,此後我們一直引領着通信行業,行業的友商一直在學習我們,跟隨我們,我們一直在引領,從未被超越。在智能汽車領域,我們的目標同樣是如此。用扎到根的技術,引領這個產業。”
01
發佈乾崑品牌,實現“有路就能開”
依靠ADS升級到3.0,華爲的智駕水平已經從“全國都能開”進化爲“有路就能開”。
感知架構從原本依靠BEV網絡與GOD網絡全面轉向依靠GOD (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即“通用障礙物檢測”)網絡。在白名單障礙物、異形障礙物識別、道路結構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了對於道路和駕駛場景的理解;
在決策規劃上,華爲採用PDP(預測決策規控)網絡,實現決策和規劃更加類人化,行駛軌跡更接近人類駕駛,通行效率更高。複雜路口通過率超過96%。
華爲也在硬件架構中取得新進展。在發佈會上,國內首個4D毫米波雷達同步推出,相比當前的3D雷達使得探測能力不斷提升。4D毫米波雷達支持280米的遠距離探測,探測距離提升35%;在成像精度上,有了4倍提升,能夠看到5釐米物體;反應時延縮短了65%。在大霧、雨天、光有遮擋等場景中,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隨着馬斯克提出端到端架構,去掉激光雷達,硬件設備的減配引發行業的衆多討論。針對這一點,靳玉志表示,華爲不僅僅是瞄準L2做佈局,而是會要在L3和L4的研發中留出空間,因此,選擇激光雷達是向上演進的必要步驟。
包含着視覺、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ADS3.0將會實現端到端架構的商用和感知到規控信息的無損傳遞。目前,依託華爲雲的強大算力,ADS的雲端算力提升到了3.5EFLops,每天學習超過3000萬公里。
在普通道路通行之外,乾崑ADS 3(參數丨圖片).0提供的車位到車位NCA功能,實現了從公開道路到園區道路,從園區地面到地下車位的全場景貫通。
除了ADS 3.0,華爲也爲高速場景提供了智駕選擇。它發佈了ADS SE版本,提供高速智駕和基礎泊車能力。
在主動安全方面,此前發佈的全向防碰撞系統CAS 已經升級到3.0,實現了ESA(緊急轉向輔助)再增強。在AEB(自動緊急制動)剎車距離不足的場景下,系統自動緊急轉向避障,無需人先打方向盤觸發,側向主動安全也支持更多的場景,例如支持斜穿、橫穿的車輛、自行車和電動車以及更靈活的避讓空間。
乾崑品牌中也覆蓋了車控與車雲的研發推進。其中,前者推出乾崑iDVP 2.0智能汽車數字平臺、乾崑車控模組及XMOTION 2.0車身運動協同控制系統,將實現個性化體驗、服務化軟件以及集中化架構;後者則覆蓋了從用戶備車、上車、用車、停車,以及維修保養等各大應用場景。
作爲華爲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另一張王牌,鴻蒙座艙的音響、車燈模組等與駕乘體驗息息相關的部分都得到了升級。鴻蒙座艙採用乾崑XSCENE光場屏,擁有大畫幅、沉浸感、緩解暈車、緩解視疲勞等特點;乾崑音響發佈發佈最豪華的非凡系列能自根據畫面在艙內重混出3D聲音,而新升級的智慧聲場實現前後排座位的音區獨立,互不打擾;一代千悟引擎首次上車,通過用戶聲紋識別每個乘員的位置,感知並記錄個人喜好,實現個性化的服務。
從智能座艙到智能駕駛,再到燈具模組,以及非凡系列的音響,華爲的車業務似乎包羅萬象。邊際不斷擴張。華爲車BU業務的邊界在哪裡?靳玉志說,我們只是聚焦智能化,提供智能空間。過去二三十年,華爲在ICT技術延伸到車裡面,做出鴻蒙智艙;來自我們人工智能領域衍生出來的能力用在了智能駕駛領域;車載光領域則源於華爲光BU的領先;音響部分,則是過去在功放領域算法的核心技術積累;最後,車雲業務基於華爲公有云的運維能力及相關技術。“除了這些我們SP已有的邊界技術之外的東西一個都沒有做。”
在車BU新品牌推出的同時,東風嵐圖也在同一天釋放了與華爲合作的進展。嵐圖夢想家將搭載乾崑ADS3.0系統和鴻蒙智能座艙,明年上半年發佈。
02
尋找降本與保質的平衡
自2018年提出爲車企造好車,做智能零部件供應商,在6年時間裡,華爲車Bu發展爲今天的產品組合和市場規模。截至目前,華爲在車業務上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00億元,研發人員目前達到7000人。
去年10月,隨着問界新M7一炮而紅,華爲智駕向所有人展現了它強大的市場號召力。沒有人懷疑智駕對於銷量轉化的積極作用。此後不久,華爲與長安攜手打造智能化汽車開放平臺,明確華爲在行業“博世”定位的同時,也釋放了與行業加強合作的信號。
根據靳玉志提供的數據,目前,華爲2023年智能部件發貨已超過300萬套,與東風、長安、廣汽、北汽、賽力斯、奇瑞和江淮開展,涉及合作車型達到7款,發展超過300家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靳玉志預計到今年年底,裝載華爲智駕的上路車達到50萬輛。“今年是智駕的元年,但是一旦啓動就是一往無前,未來咱們的車將越來越多的出現智駕功能。”
電動化的下半場是智能化,也是行業潮水涌動的方向。靳玉志說,將2024年視爲智駕規模商用的元年,通過整合過往技術積累和經驗,華爲已經做好引領下一個百年變革的準備。
隨着乾崑品牌發佈,華爲要貼牢智駕領先的標籤,同時,不斷擴張的合作方與合作車型,更好地跑出智駕數據,實現“越開越好開”的願景。例如在最近,華爲頻頻傳出與日系車企合作的消息。
2023年年報顯示,去年,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8%,達到了47.7億元,成爲華爲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不過,受限於成本較高,華爲目前的智駕方案在30萬以上車型纔有盈利空間。
餘承東也在問界新M5發佈時談到,“簡直瘋掉了,這個行業太捲了,尤其是選配權益裡的提車後贈送2000元隔熱膜是在發佈會前加上去的,真的拼了,太猛了,行業太卷,我們降成本壓力很大。”24.98萬元送3.7萬元的選配權益,“這是我們第一次把高階智能駕駛做到這麼低的價格。”
面對當下的局面,華爲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李文廣認爲,智能駕駛的理念不是成本型,而是生產力型,用戶使用的過程中越用越好,是願意拿出更多的投入、錢來付給這些體驗的。“我們現在軟件產品都是分成的模式,或者是訂閱的模式。所以我們的產品是要打造生產力型的,這是一個核心問題。”
靳玉志也在採訪中補充稱,從過去很多行業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們不能在一個忽略質量的根本要素前提下去拼極低的成本,這是不可取的。所以任何時候質量都是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同時,我們會從整車的系統架構上去考慮怎麼把成本做到最優。通過系統架構降成本,能夠非常好的提供解決方案。
“我們寄希望於做‘電子螺絲釘’,或者是整個汽車產業大樓裡的磚和瓦,隨着量的堆積,汽車走向消費品、電子產品的發展階段,成本必然會下降,這是客觀規律。” 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副總裁遲林春說。
而對於當下的階段,華爲也採用折中的方式,以ADS SE版本探索上車更低價格區間的車型。
在所有人咬緊牙關的競爭中,華爲車BU向前跨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