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住集團業績暴露酒店業困境,快速佈局遭遇陣痛
華住集團近日公佈的上半年財報引發業界關注。一方面,公司實現營收114.26億元,同比增長14.1%,看似業績亮眼;另一方面,歸母淨利潤卻同比減少15%,僅爲17億元。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現象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危機?
數據顯示,華住中國上半年的淨利潤爲1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1億元明顯下滑。公司解釋稱淨利潤高增長主要源於出售雅高酒店股份所得收益,本質上是"賣房炒房"而非實打實的經營所得。而其國際業務Legacy-DH則虧損5500萬元,直接拖累整體利潤。
更令人擔憂的是酒店行業整體下行趨勢。數據顯示,萬豪品牌大中華區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下滑4%,洲際大中華區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出現7%的下滑。分析認爲,在高基數、惡劣天氣和宏觀環境低迷的背景下,酒店業2024年RevPAR下降趨勢恐難逆轉。華住雖然表現優於同業,但也難以獨善其身。二季度華住日均房價已同比下跌2.9%,混合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降2%,財務壓力陡增。
面對不利形勢,華住積極謀求擴張突圍。早在2019年公司就提出"千城萬店"的宏偉目標,今年5月終於實現"萬店"里程碑。然而這一舉措背後也藏隱患——截至6月末,華住共有在營酒店10286家,預計2024年還將開設超2200家,其擴張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但在過快佈局中,一些門店的經營合規性卻令人堪憂。據報道,漢庭酒店多地門店因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擅自裝修、虛假優惠價格欺詐、衛生問題等被主管部門查處,折射出管理滯後於擴張的尷尬。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華住半年報,揭示的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困局,更折射出酒店行業整體的隱憂。在疫情反覆、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行業下滑趨勢不可逆轉。而以華住爲代表的頭部玩家,雖然憑藉品牌優勢略勝一籌,但也難逃業績下滑、擴張失速的宿命。華住上半年31億元的經營現金流已遠不及去年同期的41億元,也預示着資金鍊危機或悄然而至。"野蠻生長"的代價,終將讓企業付出沉重代價。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營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