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廚餘再利用 朝各地方自設處理設施推動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表示,目前臺中、桃園都已設有生質能發電設施,可處理廚餘;由於各地人口總數、生活樣態不同,環境部是朝向各地方都能設置自己的廚餘處理、再利用設施來推動。

根據環境部統計近3年廚餘回收量,去年全年爲47萬8777公噸、111年爲48萬8876公噸、110年則是48萬7041公噸。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告訴中央社記者,除廚餘回收量外,環境部也有檢查一般垃圾中廚餘佔比,整體來說都是下降的,代表民衆也有在執行廚餘減量。

林左祥說,各縣市因後端的廚餘處理設施不同,有的是堆肥、有的是用於生質能發電,因此生、熟廚餘如何回收,仍以各縣市網站爲準。

林左祥舉例,如臺中、桃園目前都有厭氧發酵設施,可利用沼氣發電;新北預計也將再次招標厭氧發酵設施,而臺北、高雄也有類似規畫;但厭氧發酵需一定規模廚餘量才能發揮效益,因此也不是每個縣市都適合設置。

林左祥說,過去廚餘是傳統堆肥,但現在已有破碎及分選前處理、機械生物處理、廚餘脫水與高效堆肥等多元處理方式;環境部朝向各地方都能有自己的廚餘處理設施來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