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丙喜專欄》在野黨更須協力

民衆黨是臺灣走上第二次民主改革的希望,也是人民制衡藍綠惡鬥的期待。圖爲民衆黨立委黃國昌、黃珊珊、陳昭姿、吳春城、林憶君、張啓楷、麥玉珍。(楊亞璇攝)

民衆黨是臺灣走上第二次民主改革的希望,也是人民制衡藍綠惡鬥的期待,近期因黨主委柯文哲陷於政治獻金、京華城容積率案等疑雲,使其民意迅速下滑,也動搖了國民黨和其合作的信心。在野黨若在國會無法繼續合作,對政治的衝擊令人憂心。

臺灣民主歷經20餘年的藍綠惡鬥,好不容易纔長出由中間選民積累而成的第三勢力。德國社民黨主席倍爾曾說:「政治領域總是上演同樣的鬥爭,有左派,有右派,中間是沼澤。」這句話非但沒有過時,更值得可能重回兩黨對峙或分贓的臺灣警惕!理由是,政治環境和大自然一樣,沒有沼澤做爲折衝,就會走向假民主的獨裁和裙帶關係的腐敗。

《魔鬼詞典》將「反對黨」定義爲:在政治中爲防止政治橫行,而將其腳筋斬斷的政黨。賴清德雖是雙少數總統,但在行政、立法、司法、考試和監察五院中卻牢牢掌控了四個半院的人事大權,最近安插「賴友友」人事的情況更加肆無忌憚。國民黨和民衆黨從賴政府上臺以來,在立法院合作舉了800多次手錶決,尚且難以抵擋執政黨的傲慢,若今後少了民衆黨奧援,國民黨如何能發揮在野黨監督的功能?

政治的可悲在於人性的黑暗。美國故總統艾森豪說:「我鄙視那些靠左或靠右走,卻在水溝邊上向中間的人扔石頭的人。」西瓜偎大邊是臺灣政治的常態,民進黨政府右手政治任命、左手政治辦案也是事實。一硬一軟、一逼一誘之間還有多少人敢挺身而出?民意如流水,但如果司法和媒體變成政府打擊異己的工具,未來還能載舟又覆舟嗎?

兩次政黨輪替印證臺灣現行民主體制存在着司法不公、正義不彰的重大缺陷。故總統李登輝說:「臺灣亟待進行第二次的民主改革。經濟均衡發展、資源公平分配和還權於民是三大優先方向。」怎麼做?建立真正全民參與和爲全民謀福祉的民主是成功的基石。但如果縣市長、立委的選舉動輒花費上億,地方政治很難清廉;同理,億來億去堆出來的總統豈會不用加官進爵、政商裙帶來厚植人脈及錢脈!

美國政治評論家薩菲爾說:「找個有缺點的大人物下手,你就會贏。因爲,政治最根本的事實是,你不能靠小人物擊敗大人物。」面對柯文哲最近的連串疑雲,國民黨不少人還陷在總統大選藍白破局的情緒裡,看不清楚賴總統正在部署的大法官綠色陣線,在野黨監督的防線一旦失守,將帶來可怕的政治惡果。

藍白若無法繼續在國會合作,賴總統的執政將會更偏執、更專斷,絕非國家之福。而當司法失去公平、公正和公開的砝碼,人民要被畫成狗、貓或豬隻在筆墨之間!民衆黨和柯文哲儘管暫時落難,藍白仍應善盡在野黨的監督職責,立法院下會期即將開議,兩黨仍須努力。(作者爲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