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檢驗拖時間 高雄人選心酸
民衆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吳益政選前黃金週,民衆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再度南下輔選,吳的選戰跑攤行程清晨到早上專攻農漁、婆婆媽媽族羣,從前鎮漁市場一路到鳳農市場、瑞興市場、建興市場;中午則和基層勞工、司機朋友們歡度八八節及力挺大會。(劉宥廷攝)
高雄市從2018年市長選舉一炮而紅,甚至創下「2年投4次」紀錄。眼見15日就要舉行高雄市長補選投票,理應延續「光榮」的氛圍和感動,但實際上卻比議員選舉氣氛還不如。一場沒競爭、又缺乏檢驗的選舉,高雄人真的是在選心酸。
選前一週、聚焦貪污背景,3大陣營根本陷入傷人7分、自傷3分的窘境,讓期待「牛肉」上桌的選民都看不下去。
李眉蓁自論文風波後受到重創,還造成政壇人心惶惶,低調避風頭。蘭姆酒產業、海水衝馬桶等創意政見更缺同黨火力支援辯護;另外,綠營光靠側翼組織就打得李陣營啞口無言,加上選前最大造勢活動,連「禿子、漢子、燕子」的基本催票組合都搞不定,無一不讓藍營支持者搖頭。
陳其邁營造「暖男」之姿要收復高雄,資歷最完整的他自封「政策控」,但面對臺灣選舉不能少的「黑歷史」殘酷舞臺,攻擊砲火明顯少了許多,退居第二、三線,攻擊手角色只能由在地議員承擔,讓補選成爲沒有競爭、又缺乏檢驗的過場戲。
吳益政老是和柯文哲「出雙入對」也讓選民看不下去,縱使他在環保、老車等公益議題耕耘已久,仍顯得曲高和寡,恐難獲得多數高雄選民的心。
有競爭,纔有進步,然而,高雄正逐漸淡出全臺灣主流話題之外,關注焦點持續流失,當參選的三方陣營全在拖時間,連選前最後的黃金週都打得有氣無力,交鋒只剩口水亂噴,高雄人對選後「重現光榮感」,還能樂觀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