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國家資產負債表45年:未來中國資產-負債擴張可能出現分離

“國家資產負債表給宏觀經濟分析帶來了質的提升。”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近日在“探索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高層研討會”上高度強調國家資產負債表的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國家統一的經濟覈算制度,編制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充分體現出國家資產負債表在宏觀經濟治理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1978-2022》新書發佈暨探索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高層研討會在京舉行。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團隊編撰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1978-2022》,是繼2013、2015、2018、2020年版之後的第五本專著,共編制了1978-2022年連續45年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

該書的重要價值體現在,一是從存量視角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偉大變遷;二是爲“探索實行國家宏觀資產負債表管理”提供了基礎數據和方法;三是爲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提供了厚實的“家底”支撐。

中國資產積累與負債積累未來可能出現分離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在研討會上介紹了該書的四點重要發現。

第一,財富積累展現出中國存量趕超的非凡成就。近代以來,求富求強是中國擺脫落後捱打、走向現代化的主基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財富呈現歷史性躍升,社會淨財富由1978年的2.1萬億元上升到2022年的773.9萬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14.4%。2008年以來,中國的存量(財富)趕超明顯快於流量(GDP)趕超。未來看,隨着GDP增速趨緩,中國的存量趕超也將放慢,需要通過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來實現持續趕超,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第二,宏觀財富分配展現出“藏富於民”的總體態勢。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居民財富呈現前所未有的增長,居民財富佔社會財富的比重不斷上升,從1978年的13.0%,到2000年首次超過50%,再到2022年的62.4%,呈現出“藏富於民”的宏觀分配總體格局。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淨資產由1978年的1.4萬億元上升到2022年的290萬億元,其中國有股權佔比由1978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50%左右。中國政府部門財富在全社會財富中的佔比,儘管自改革開放以來是一個逐步回落的過程,但2022年仍超過三分之一,這既反映了我國制度性優勢——更好地應對風險和集中力量辦大事,也意味着未來的宏觀財富分配存在着優化提升空間。

第三,中國資產積累與負債積累呈現同步特徵,但在未來也可能出現分離。一方面,1978-2022年,中國總資產和總負債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爲15.5%和15.9%,體現出資產-負債擴張的同步性。雖然負債增速略高於資產增速,但總資產遠遠大於總負債,從而最終保有較大規模的淨資產。另一方面,隨着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人口老齡化加速階段,中國資產-負債擴張也可能出現分離。“同步”意味着負債積累的同時有相應的資產積累,因此不必過於擔心債務風險;“分離”則意味着傳統發展模式到了轉型的時候,大量負債積累可能用於非生產性支出,因而並不對應着資產形成,或將導致債務風險加大。爲此,需要建立起可持續的債務積累模式。

第四,從資產負債表視角看房地產財富的長期演進規律,有力駁斥了中國房地產“頂峰論”。根據長時段的各國資產負債表數據,自18世紀以來,房地產(房產+地產)價值佔社會淨資產的比重大體處於攀升態勢。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房地產價值佔社會淨資產比重基本在50%左右,甚至更高,而中國還不到40%。考慮到未來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中國人對於“有家得有房”的執念,以及數字技術革命和人工智能發展或將推高土地要素相對價格,中國房地產高質量發展還有相當大空間,中國房地產“頂峰論”站不住腳。

爲宏觀經濟分析帶來質的提升

研討會上,劉世錦高度強調國家資產負債表的意義。“我們這麼多年搞宏觀經濟分析,包括搞長期增長的研究,基本上沒有考慮資產負債表,卻還能出成果,這很奇怪。”在他看來,“沒有這個東西,研究水平要受到很大侷限”。“國家資產負債表給宏觀經濟分析帶來了質的提升。”他稱。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則主要聚焦公共資產問題,他就正確看待中央與地方公共資產管理等方面發表了看法。白重恩指出,在中央與地方的公共資產和負債管理方面,很多人擔心中央兜底會導致地方政府債務的道德風險問題,但事實上,道德風險“只有它有自主權的時候纔有,沒有自主權的時候就沒有道德風險”。

因此,白重恩主張對地方債根據其來源進行區分;對於那些地方政府“不得不”進行的舉債支出,中央政府“如果幫它化解,就沒有道德風險問題”。他並建議,中央“找出那些沒有道德風險問題的債務”,讓地方“緩口氣”。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曹遠征認爲,研究中國宏觀金融狀況及其背後的資產負債表建設是一項複雜且艱鉅的任務,既需使用“望遠鏡”洞察未來,也需藉助“顯微鏡”理解當下。

他深入討論了人口老齡化對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並提出應對措施。他認爲,人口老齡化己成爲影響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重要因素,並且這種趨勢會在未來更爲顯著。隨着勞動力的減少和撫養比的增加,社會支出壓力加大,特別是醫療費用的負擔對整體經濟形成挑戰。

對此,曹遠征主張應利用好龐大的國有資產,特別是通過資本市場將其變現。具體來說,他建議應以推動國有資產可變現爲基礎,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和資本市場改革、落實好三個“國九條”的初衷,最終推動國有資產順利進入社保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