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和音)

中國以久久爲功的韌性不斷書寫新的綠色奇蹟,以綠色發展理念爲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智慧,以可持續發展行動助力推進全球綠色轉型

金秋時節,位於河北省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色彩斑斕、美不勝收。從茫茫荒原上的“一棵鬆”到今天的百萬畝人工林海,半個多世紀以來塞罕壩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向好,不僅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也成爲全球環境治理的“中國榜樣”。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爲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中國以久久爲功的韌性不斷書寫新的綠色奇蹟。70多年來,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山西省右玉縣持續植樹造林,林木綠化率從不足0.3%提高到57%,“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40多年來,“三北”工程區累計完成造林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本世紀以來,中國爲全球貢獻了約1/4的新增綠化面積,成爲全世界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新時代以來,中國成爲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每一個綠色成就的背後,都體現了中國言出必踐、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強決心,都凝結着億萬中國人民爲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的家園所作的不懈努力。曾經向塞罕壩林場建設者代表頒授“地球衛士獎”的時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被“中國人上下一心治理環境的奉獻精神”所打動。“中國有太多像塞罕壩一樣的故事。”他說,“中國人爲保護地球環境付出的努力,不斷創造出美麗中國的新篇章。”

中國以綠色發展理念爲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智慧。倡導“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的鮮明特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爲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爲國家戰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以來,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2013年至2023年,中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以上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超過26%,相當於少用約14億噸標準煤,少排放約29.4億噸二氧化碳。中國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走出了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爲各國實現綠色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鑑。

中國以可持續發展行動助力推進全球綠色轉型。新時代以來,中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能源綠色轉型步伐加快,綠色低碳發展邁出重要步伐。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嚴峻挑戰,中國承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並加快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系統,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文章指出,沒有哪個國家的轉型速度和太陽能崛起速度比中國更令人震驚。美國媒體近日刊文認爲,中國已經完全改寫了全球綠色轉型的故事。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藍色循環”模式等中國可持續發展方案吸引衆多海外人士前來取經;蒙內鐵路、印度尼西亞青山工業園、老撾萬象賽色塔低碳示範區等一批廣泛融入綠色理念和技術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標誌性項目,得到有關國家廣泛讚譽……中國行動爲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源源不斷的力量。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新徵程上,中國將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繪就美麗中國新畫卷,爲全球綠色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0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