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走路的肺炎」釀兒童重症 疾管署:第一線治療抗藥性達7成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肺炎黴漿菌常見倦怠、發燒、咳嗽等症狀,雖然症狀相對輕微,但可能持續幾周到幾個月之久,仍可能引發肺炎、腦膜炎等重症。(疾管署提供)

「肺炎黴漿菌」已逐漸成爲造成兒童肺炎的主要病因,小兒感染科權威醫師黃立民指出,2018年到2019年曾看到4例重症兒童個案,近期在臺大兒童醫院也發現感染病例明顯增加。疾管署提醒,乾咳、發燒、倦怠等是肺炎黴漿菌感染的常見症狀,症狀雖然輕微,但持續較久,可能達到數週甚至數月,且臺灣去年研究報告顯示,第一線抗生素抗藥性已達7成。

臺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肺炎黴漿菌已逐漸成爲兒童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目前正在中國大陸流行;2018年到2019年期間,北部地區曾有4例因肺炎黴漿菌而插上葉克膜的重症兒童個案,當時認爲黴漿菌即將大爆發,但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有所延遲。

黃立民指出,由於一線治療用的抗生素「紅黴素」已產生抗藥性,未來5到10年肺炎黴漿菌將對兒童產生高度威脅。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2000年後,肺炎黴漿菌對於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逐漸上升,在亞洲高達9成,臺灣去年研究報告顯示抗藥性達7成左右。

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種非典型的細菌,透過飛沫傳播,由於症狀較輕微,所以又稱爲「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林詠青指出,肺炎黴漿菌常見倦怠、發燒、咳嗽等症狀,雖然症狀相對輕微,但持續比較久,有些病人可能達幾周到幾個月之久,且仍可能引發肺炎、腦膜炎等重症。

疾管署曾在2019年10月發佈醫界通函指出,近來各國研究顯示肺炎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有增加的情形,治療的困難度隨之上升,對於疑似感染肺炎黴漿菌病患如須使用抗生素,請考量其年齡與臨牀表徵嚴重度,並參考國內臨牀指引進行治療。

林詠青指出,肺炎黴漿菌症狀輕微,很多患者會自行痊癒,但若是小朋友、老年人感染,可能會加重氣喘症狀,需使用抗生素治療;除了一線治療的抗生素之外,也有其他抗生素可用,但使用於兒童時應留意安全性、副作用等,須由臨牀醫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