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割韭菜”:誰在突擊分紅後,募資還債?|清流·數據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周淼 主編|趙妍
隨着資本市場不斷髮展,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已成爲企業一種重要的融資手段。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選擇在IPO前突擊分紅,這一現象也引起市場熱議。
清流工作室以phython在東方財富平臺爬取數據後統計,自今年1月至11月初,共508家IPO企業向滬深兩市遞交/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未上會),其中有345家在IPO前夕進行了“突擊”分紅;
具體而言,報告期內累計現金分紅在1億元以下(不含1億元)的共193家企業,1-10億元的140家企業,10億元以上的12家企業;從分紅金額來看,最高者達62億元。
企業通過分紅回饋股東,原是在向市場傳遞一種積極的信號,即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盈利能力支持未來發展。不過清流工作室統計得知,在上述345家突擊分紅的企業中,有24家企業分紅後卻向資本市場要錢還債。
從保薦機構的情況來看,24家“前腳分紅,後腳向資本市場要錢還債”的企業中,共由13家保薦機構爲其“保駕護航”,從涉及公司數量來看,中信建投一家機構便保薦了5家企業的IPO項目,國泰君安共保薦了4家企業,民生證券則爲3家。
誰在突擊分紅後募資還債
一般來說,在IPO前進行突擊分紅,一定程度意味着企業並不差錢。據清流工作室統計,在上述突擊分紅後募資還債的24家企業中,部分企業累計分紅的金額,還一度超過了其募資補流還債的金額。
最典型的是近日陷入輿論風波的福華化學,該公司此次IPO擬募資60億元,並計劃將其中27.5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而該企業此前已累計分紅33億元,2022年更一把分走26億元,與其補流還債的金額相差無幾;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大洋世家、成都高速等分紅金額較高的企業身上:如大洋世家,該企業此次IPO擬募資16億元,並計劃將其中5億元用於補流償債,但在報告期內股東剛分走了8.95億元;
再如成都高速,在累計分紅6.33億元后,又擬3.6億元募資用於償還貸款。此外,另有安順控股、道生天合、迪嘉藥業、金成股份、和特能源等分紅億元以上的企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而從分紅佔淨利潤比來看,上述企業也算的上“慷慨”,如福華化學,其報告期(2020年至2022年)內淨利潤之和爲44億元,分紅比例達75%;還有分紅僅次於福華化學的大洋世家,該企業報告期合計淨利潤爲10.83億元,分紅佔比達82%。
部分企業雖然分紅金額不高,但也分走了所有淨利潤。如贛州水務,該企業報告期內淨利潤合計僅2.83億元,累計分紅總額達2.78億元;此外,上述道生天合、迪嘉藥業、和特能源、安順控股、金成股份等企業的分紅總額超過了過半淨利潤(報告期淨利潤之和)。
一邊慷慨分紅,一邊卻向資本市場伸手要錢補流還債,公司到底是有錢還是沒錢?
此番操作自然也引起了監管關注。前不久,深交所便曾就福華化學分紅的合理性、擬將相當比例募資用於補流及償債等事項進行了重點問詢;此外,部分企業更會被直接要求結合分紅情況說明募資補流的合理、必要性。
不難看出,現金分紅是否與企業財務情況、業務發展相匹配,往往是監管關注的重點。
不過清流工作室梳理得知,在上述需要募資還債又進行大額分紅的IPO企業中,部分企業在分紅時財務狀況並不理想,其中債務問題尤爲值得關注。在部分企業的招股書中,甚至直接將分紅條件與資產負債率的指標掛鉤。
比如中環寰慧、國銘鑄管,這兩家企業均有設定不進行現金分紅的條件,當出現如“合併報表或母公司報表期末資產負債率超過70%(包括70%)”或者不符合“公司資產負債率低於70%”等情形時,公司可不進行現金分紅;
不過據招股書,中環寰慧報告期各期末資產負債率(合併口徑)分別達86.78%、81.47%、80.36%、78.29%,而同行平均值則爲60%(按報告期年份計算均值)左右;除了資產負債率持續處於高位,其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亦弱於同行;
其中在符合不進行分紅條件(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2021年末、2022年6月末,中環寰慧仍分別進行了3093.77萬元、10655.25萬元的現金分紅(應付股利),累計分紅超1.3億元。
國銘鑄管也是類似的情況,該企業各期末資產負債率(合併口徑)分別達74.42%、69.85%、69.31%、73.17%,亦遠高於同行平均值的40%;此外,國銘鑄管因以銀行短期借款爲主要融資手段,流動負債總額也相對較高,佔(總負債)比均超85%;
而在2019年至2021年,該企業也連續數年進行了分紅,分紅金額累計達1.6億元。
除此之外,在上述24家IPO企業中,福華化學、正泰安能、新疆新華也出現了資產負債率(合併口徑)高於70%(報告期內按年份計算均值)的情況,在招股書中,這些企業也提示公司存在着資產負債率較高或償債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資產負債率較高的企業均使用了較高比例的募資總額補流償債:如福華化學,便擬用近半募資額補流償債,再如國銘鑄管,擬募資6.99 億元,其中4.20億元用於補流還債。
分紅爲控股股東實控人還債、買理財
除了自身財務情況,IPO企業分紅金額的去向和用途也是監管和市場關注的重點。
如上述福華化學,作爲家族企業,其大部分分紅實則落入實控人家族的腰包,據估算,其實控人家族從其33億元分紅中分走了約29億元。
至於分紅用途,福華化學雖然在招股書中稱“實施大額現金分紅主要係爲瞭解決與控股股東等關聯方之間的非經營性資金往來問題”,但據披露,其控股股東將所得分紅用於歸還所欠公司欠款的行爲仍然遭到深交所重點問詢。
據清流工作室不完全統計,在上述24家企業中,與福華化學同爲家族企業的還有大洋世家、和特能源、迪嘉藥業、安順控股、永堅新材、貝普醫療等企業,這些企業超80%的股權由實控人或實控人家族持有(直接及間接),部分企業則幾乎由實控人家族100%控股;
比如大洋世家,該企業便由“浙商大佬”魯冠球之子、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偉鼎100%控股,貝普醫療則由張洪傑及自家親戚合計100%控股,金成股份則由姬蕾、姬國華同胞姐弟控制98%股權。
其中,與福華化學情況相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分紅用於還債的或還有和特能源。據披露,2022年5月,該公司分紅了1.93億,當年7月,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嚴勇收到分紅款後便向55名借款人支付了1.09億元本息;
此外,還有部分企業出現了實控人拿分紅理財的情況,比如貝普醫療,其實控人張洪傑將分紅款3473.29萬元用於購買銀行大額存單和定期儲蓄存單,其第二大股東王興國則將分紅款912.04萬元用於購買定期儲蓄存單和支付購房款等;
再如龍騰電子,數據顯示,2022年1月,其實控人尹鳳玲取得分紅164.16萬元,被用於購買銀行理財、銀行通知存款;2022年6月尹鳳玲取得分紅328.31萬元,同樣用於銀行通知存款。
除此之外,部分企業還存在控股股東爲大客戶或供應商的情形,比如迪嘉藥業的控股股東迪沙藥業集團也一直爲公司第一、第二大客戶,合計爲公司貢獻了上億元收入;再如紅四方的控股股東中鹽集團也爲公司最大供應商。
還有部分企業在突擊分紅的同時也出現了“突擊入股”的情況,而該公司的估值也隨之暴漲。
如正泰安能,該企業在IPO前夕也相繼獲得多名知名機構的投資,按募集資金60億元計算,其此次發行市值約爲600億元,較2021年11月融資時的60億元估值大漲9倍。
類似的還有龍騰電子,在IPO申請前的半年內,其主要客戶的實控人便通過增資高價入股,在短短11月個月裡,該公司整體估值漲幅便超過3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企業背後,也不乏中信建投、國泰君安、民生證券等知名保薦機構的身影。
從保薦項目數量來看,中信建投一家機構便保薦道生天合、新遠科技、國銘鑄管、貝普醫療、成都高速5家企業的IPO項目;
其次是國泰君安,共保薦了福華化學、正泰安能、中力股份、永堅新材四家企業的IPO項目;再是民生證券,共保薦了迪嘉藥業、和特能源、龍騰電子3家企業的IPO項目;
國元證券共兩家,分別是金田新材、紅四方;東興證券共兩家,分別是金成股份、永傑新材;其餘8家則分別由財通證券、平安證券、申港證券、東海證券、長江證券、中德證券、華西證券、安信證券各自保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