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被拆掉的“立馬雙龜”雕塑,背後是扶餘國700年的建國史

最近吉林省吉林市一條奇怪的新聞衝上了熱搜,新聞報道稱:吉林市文化雕塑景觀之一“東明建國”出現破損,雕塑底部的兩隻烏龜不知去向。

雕塑主體是一個騎馬躍鞭的將領,駿馬兩隻前腿高高躍起,後腿踩着波浪,波浪下是數條大魚和兩隻巨大的烏龜。

網友稱,這個雕塑之所以拆除是因爲雕塑又被戲稱爲“立馬雙龜”,“雙龜”又是“雙規”的諧音,這個雕塑“寓意”不好,因此導致當地近年有多名幹部落網。

我們且不說這種奇怪的諧音梗和當地幹部被雙規有何聯繫,只說這個雕塑的背後其實彰顯着700年扶餘國的建國史。

扶餘國是中國東北大地和半島北部第一個扶余人建立的政權,扶餘國巔峰時期疆域南達高句麗、東達挹婁、西接鮮卑,方圓約兩千多裡。

要研究東北亞的歷史,扶余人是繞不開的一個環節。

扶余又叫夫餘,最早出現在《史記·貨殖列傳》裡,司馬遷介紹燕國的時候提到:“(燕國)北鄰烏桓、夫餘……”

先秦典籍《逸周書·王會》中記載:“伊尹受命,於是爲四方,曰:‘臣請正東符婁……’”

這句話的意思是:“伊尹被商湯拜爲相,作《四方令》,奏請征服符婁等東北族羣。”而這裡提到的“符婁”,就是“夫餘、挹婁”的合稱(明代朱右釋意)。

《尚書·武成》孔氏傳裡說:“海東諸夷駒麗、扶余、馯貊之屬,武王克商皆通道焉。“說明周武王時期這些”海東諸夷“已入居東北。

而扶餘國的始祖就是上文提到的雕塑中的人物——東明!

根據東漢王充所撰寫的《論衡·吉驗篇》,其中就提到東明是如何建立扶餘國的。

這裡面記載了橐離(tuo li)國王的一個婢女懷孕了,國王認爲不是自己的孩子,要殺了這個婢女。結果婢女說:上天有一團雞蛋大的氣進入我肚子,我就懷孕了。

等婢女生出來兒子後,國王就把孩子扔到豬圈、馬欄裡,想通過動物殺掉孩子,沒想到無論是豬、馬不但沒有殺掉孩子,還保護孩子長大。

這時候國王懷疑這是上天的孩子,就給他起名叫東明,讓他母親養他,但是隻是當奴隸一樣放牛放馬。

沒想到孩子長大後,學了一身好本領,尤其是箭術驚人,國王老了也害怕了,就派人去殺東明。

在追兵把東明一路追到淲(biāo)水時,東明拿出弓敲了敲水面,河裡無數魚鱉都自動浮起來當作浮橋,救了東明。

東明過河後逐漸興起,最後建立了扶餘國。

第一任高句驪侯朱蒙

這個故事太經典了,後來又誕生了很多個不同的分支,比如高句麗的始祖朱蒙的故事,和東明建國如出一轍。

朱蒙母親是扶餘國王的妃子,但是扶餘國王不認爲朱蒙是自己兒子,先後把朱蒙扔到豬圈、大路上、野外,結果先後被豬狗、牛羊、鳥羣所救;孩子長大後善於射箭,因此得名爲朱蒙(高句麗語中是善射之意)。

朱蒙也被扶餘國王和其它王子猜忌,準備殺掉他,於是朱蒙難逃,結果被大河攔路,危機之下,朱蒙被魚鱉組成的橋樑所救,最後創建了高句麗王國的前身———卒本夫餘,朱蒙成了第一代高句驪侯,他後被王莽大將嚴尤所殺。

圖注:韓國影視劇裡的朱蒙

而且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朱蒙死後被高句麗尊爲“東明聖王”,“朱蒙”和“東明”兩個人奇怪地聯繫到一起。

東明所建立的扶餘國因爲地處偏遠,在國內記載中篇幅不多。《三國志·夫餘傳》記載:“夫餘在長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抱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

現在專家考證認爲,扶餘國大致建立在公元前2世紀,也就是漢初時期;而扶餘國前期王城應該在今吉林省農安附近,後期王城根據“作城柵皆員”等文獻記載和最新考古發現,認爲應該在今吉林市附近。

因此在2012年,吉林市在松花江沿岸和部分廣場開展了文化雕塑景觀建設時,選擇了“東明建國”作爲其中的雕塑之一。

而在“東明建國”的故事裡,魚鱉渡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雕塑裡“東明”揚鞭躍馬時,腳下正是幫助他渡江的大龜,可以說和傳說中的“雙規”沒有任何關係。

而至於當地官員的連續落網,要是忘記了當官的初心,忘記了爲人民服務,不論換啥雕塑,都可能會遇到“雙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