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討小海 張薈茗感嘆風電開發

張薈茗。(鄧博仁攝)

曾經被暱稱爲「紅豆姐」,推着餐車到各偏鄉請師生們吃熱騰騰的紅豆餅,6年前因爲風溼性關節炎再無力久站,纔將餐車傳承下去。張薈茗說:「當時最後一次跑學校,就是彰化大城鄉的頂莊國小,印象很深刻的是,那裡的老人身影特別滄桑。」

關注在地老人的心意,開啓了張薈茗走向大城、芳苑海域,以1年半的時間貼近「討小海」的生態。「你都想像不到,野生蚵在這裡不是一串串養殖的,而是滿地都是,密密麻麻。」

「海洋像是隨時給出外的子女『靠』,只要願意,都能溫柔靠岸。」張薈茗說,在這片海灘「討小海」,靠撿拾貝類維生的,有不少是曾在外打拚遭遇感情、工作亂流,最終選擇回鄉的兒女,「回到這裡,一人一天拾個40斤的赤嘴或是白玉文蛤…至少每天有現錢,餓不着。」

張薈茗也曾跟着當地的「阿桑」,包着花巾挖赤嘴,風吹日曬啃食皮膚的白皙,噴濺的墨汁讓她們的衣服、臉、指縫總是髒黑,但張薈茗說:「她們從不抱怨,靠海的人辛苦中養出強悍個性,總說能討個小海,三頓燒,就滿足了!」

張薈茗說,在大城這片海灘討生活的人,總是感恩海洋帶來的豐饒,「不貪心,小隻的蚵或蟹就放生。」然而當風車一座座架起,種電場一片片開發,她感慨地盼望這千百年形成的大自然的禮物,仍能傳給一代代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