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 央行行長潘功勝最新發聲釋放什麼信號?業內期待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雙寬鬆”時代來臨

財聯社11月11日訊(記者 史思同)近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23年10月以來金融工作情況。

整體來看,2023年10月以來,金融系統不斷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其中人民幣貸款新增19.0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1.9萬億元。

展望後續,潘功勝表示,下一步將加大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力度,不斷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同時全面加強金融監管,積極穩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等。

在業內專家看來,上述內容進一步釋放了寬鬆貨幣政策的信號,中國將進入少有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雙寬鬆”的時代,相關政策的實施有助於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質量,爲經濟的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調控的強度,釋放寬鬆貨幣政策信號

具體來看,對於加大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潘功勝明確表示,將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加大貨幣政策調控的強度,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的精準性,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動增量政策落地見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繼續實施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從存量政策來看,2023年10月以來,金融系統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引導貸款市場和債券市場融資利率下行、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等,不斷加大力度支持經濟穩定增長。

特別是今年9月下旬以來,金融系統較大力度降準,實施有力度的降息,優化調整房地產金融政策。其中,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惠及5000萬戶家庭,每年減少家庭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同時,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兩項工具,鼓勵長期資金入市,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要互相協調,因此在‘12萬億元化債’等財政政策提出的同時,貨幣政策也要跟上。”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胡繼曄告訴財聯社記者,上述內容實質上釋放了一個寬鬆貨幣政策的信號。在他看來,經濟下行週期中,需要發揮貨幣政策作用進行更多逆週期調節。尤其是隨着特朗普再次上臺,後續美國各項政策可能面臨着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中國也將進入少有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雙寬鬆”的時代。

同時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也進一步表示,中國央行通過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信貸合理增長,以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這種立場有助於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爲市場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投資和消費,從而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

在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加大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力度方面,潘功勝強調,要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爲着力點,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

據潘功勝介紹,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情況上,2023年10月以來,人民幣貸款新增19.0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1.9萬億元;滬深北交易所共有118家企業發行上市,融資808億元;企業和政府債券新增融資12.4萬億元。

其中如科技金融方面,2023年10月以來,新上市企業中戰略新興行業企業佔比92%,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發行5650億元,科創票據發行5258億元;綠色金融方面,累計發行綠色債券6254億元;普惠金融方面,對普惠小微貸款認定標準放寬到單戶授信2000萬元等等。

對此,明明指出,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這五個領域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點。通過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聚焦這些領域的痛點和需求,可以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同時也體現了金融服務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在不斷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方面,潘功勝表示,要完善貨幣政策的執行機制、目標體系、基礎貨幣投放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

“利率市場化改革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關鍵。”在明明看來,通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可以更有效地將政策利率的變動傳導至整個金融市場,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這不僅有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還能增強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潘功勝還進一步提出要支持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等等。據悉,當前已有11省(自治區)農村信用社改革方案獲批。同時截至今年6月末,金融業機構總資產480萬億元,其中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5.53%、不良貸款率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