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平團隊:“抗性澱粉”有望助力減肥

賈偉平(左一)、李華婷(右一)與研究生討論實驗。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張雙虎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教授賈偉平團隊通過隨機雙盲、交叉設計的抗性澱粉干預臨牀試驗和多組學分析,發現在保持日常體力活動的情況下,受試者每天攝入40克抗性澱粉,同時配合平衡膳食,8周後體重平均減輕2.8公斤。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代謝》,並被選爲亮點文章。

抗性澱粉“魔力”初顯

按分解吸收速度,澱粉可分爲快消化澱粉、慢消化澱粉和抗性澱粉3類。其中,抗性澱粉無法在小腸中被消化吸收,但它能在結腸中發酵並影響腸道菌羣組成。

抗性澱粉存在於青香蕉、冷卻米飯、全穀物、薯類、豆類等食物中。隨着現代碾磨和食品精加工工藝的發展,精白米麪攝入的增加使人們的抗性澱粉攝入量不斷下降。數據顯示,中世紀歐洲人羣抗性澱粉的平均日攝入量在50克至100克,而現在僅爲每天3克至8克。2010年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居民抗性澱粉平均攝入量僅爲每天14.9克。

以前人們普遍認爲,肥胖會導致人體腸道菌羣變化。隨着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羣紊亂是導致人們肥胖的原因之一。

“腸道菌羣紊亂後,慢性炎症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發生變化,腸道菌羣及其代謝產物可以通過微生物‘腸-腦軸’這一大腦與胃腸道的雙向交流通道引發肥胖。” 該論文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教授李華婷解釋道,“從某種程度上說,受這些微生物‘驅使’,我們的飲食習慣可能發生變化並導致肥胖。”

此次發表的研究證實,抗性澱粉能通過重塑腸道菌羣緩解肥胖。關鍵功能菌——青春雙歧桿菌在抗性澱粉干預后豐度增加,通過改善腸道屏障作用、降低慢性炎症水平、減少食物中的脂質吸收等機制對抗肥胖。

身體管理新思路

除讓受試者每天服用40克抗性澱粉外,研究人員還對他們的膳食進行了規範化管理。研究人員根據身高和日常體力活動量計算熱量總攝入,以保證受試者每天的總能量攝入在1600卡至1700卡。該研究依據中國居民營養膳食寶塔要求,使受試者每天攝入的能量中碳水化合物佔50%~60%、脂肪佔25%~30%、蛋白質佔15%~20%。

“這種減重方法有效、經濟、可持續,符合中國居民飲食習慣。”李華婷說,該研究提出的營養治療模式,可能不會讓人迅速減重,但能使代謝紊亂的患者向健康方向發展。

“我們在研究中限制了‘運動’這個變量,要求受試者保持與以往一致的活動量,從而明確飲食干預的作用。”李華婷補充說,“如果要加強減肥效果,可以在保持抗性澱粉飲食的同時,堅持每週3到5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中低強度運動,並將有氧運動與抗阻訓練相結合。這種新生活方式值得長期堅持和推廣。”

“我們的研究爲超重肥胖治療提供了一種有效、經濟、可持續的生活幹預方式,併爲制定基於微生物組的減肥干預措施提供了新思路。”賈偉平說,“糞菌移植在國外已被用於治療一些難治性消化道疾病,國內也有相關實驗。從藥物靶點來講,通過靶向腸道菌羣變化的干預方式,包括利用益生菌、益生元進行身體管理和治療,在肥胖等代謝相關疾病的治療中有光明前景。”

《醫學科學報》 (2024-03-01 第2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