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與同路媒體古已有之
意外的新聞人生:編輯臺憶往(允晨文化)
勝負乃兵家之常事,無足爲怪,但每逢選舉,敗方必尋找理由爲己飾過。最近常用的理由,乃責怪媒體危言聳聽,製造假新聞,宣傳重點直指:一、假新聞氾濫成災,而假新聞大部分源自中國大陸,由他們的統戰機構刻意製造,利用網路之便,大量輸進臺灣。二、臺灣有「中國同路媒體」從旁幫腔,大敲邊鼓,製造對方的負面印象。
這兩點指控不容否認,確是實情。但既要做一個民主、自由、開放的國家,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中,基本上就是智慧與科技的比拚,誰勝誰負,全憑你如何掌握資訊的傳播,如何取信於接受資訊的大衆,而不是口口聲聲的抱怨,或千方百計的圍堵甚至處罰。
資訊傳播的日益進步與普及,今非昔比。君不見紙媒已逐漸沒落,電子報與網路的傳播此起彼落,已淹沒了媒體市場,網軍豈只是各種政治候選人的利器,連政府機構,如農委會亦招募專業網軍,大做宣傳,其中又何能避免「假新聞」?至於利用補貼收買媒體,老共固是高手中的高手,國、民兩黨亦難避免尾隨其後東施效顰。例如行政院曾編列一項一千二百萬元的預算,指定用途,稱之爲「政策的溝通與行銷」,而評選委員名單竟列有民進黨新聞部主任。這是爲政策宣傳,還是爲黨宣傳?其實這種手法太老、太迂,早已被時間淘汰,倒是農委會能趕上時代,僱用網軍,自做宣傳,無需補貼媒體,自露其餡。
我從事媒體(均屬紙媒)工作五十年,以背景而言,有國民黨直屬的黨報,有親國民黨的民營報,有親黨外的民營報,亦有受中共補貼的親共報。就一個媒體人而言,我既沒有政黨關係,亦不想謀一官半職,只希望找到一個棲身之地,發揮專長,追求理想。但回首前塵,理想均屬空想,如今髦耋之年,尚未見到華文世界中,能出現一張不受利誘、不爲威屈,敢言而公正的報紙,所以執政者在批評「中國(其實應是中共)同路人報紙」時,我不免感慨萬千,也讓我想起「同路人」媒體的點點滴滴。
要做一個「同路人」的媒體,並非「心想事成」那麼容易,主事者一方面要與官方高層建立良好關係,一方面也要能揣摩上意,透視主政者的心意,稍一不慎,發生反效果,前功盡棄。我見過的報老闆中,高手中的高手,首推臺灣日報的老闆傅朝樞先生。傅老闆於一九六七年接手臺灣日報(前任是夏曉華先生),一方面利用報業關係力捧其好友蔣彥士、王升等蔣經國身邊的權貴,另方面卻以新聞、評論等方式,與在野的黨外反對運動者交好,以拓展報紙發行量,增加在權貴前的發言權。這是一件走鋼索的遊戲,稍一不慎,就會從高處跌下,粉身碎骨。傅的這項遊戲,我們做下層的,全被矇在鼓裡,只覺得他在那個言論緊鎖的時代,竟敢爲「黨外」發言,甚至支援其行動,不得不對他豎起大姆指。在民主浪潮翻滾之際,他是一個衝浪者,他不僅將臺日的發行量在一年內由五萬份衝到三十萬份,還大膽聘請黨外大老如許信良、林義雄、蘇洪月嬌等擔任分社主任衝報份。這種大膽招數,固然在短期內帶來大量的發行量,但結果可以預期,終於從鋼索上掉下了地面。一九七八年,八月三十一日,傅主持的臺灣日報宣告以一億八千萬元賣給了總政戰部旗下的黎明文化公司,也就是由軍方正式接手了。
在那個時代,報社出售、由軍方取代,畢竟是天大的新聞,而傅老闆居然能全身而退,並獲得天價的補償:一、售報所得一億八千萬元可全數結匯美國。二、其所有家財,包括房屋、土地,均可變賣,所得約五億元左右,亦準結匯美國。這樣的優惠何人可及?
傅老闆在犯下天條之後,尚能獲得如此優惠,當然是得力於蔣彥士與王升的蔭庇。傅曾親口告訴我,蔣先生每次宴客,他必差人送上XO名酒一箱(十二瓶)助興。他有時笑着說:蔣先生與某小姐感情甚蜜,共築愛巢,其家中除了衛生紙外,都由他打理。此言是否屬實,尚待考證,但可見二人之間的情誼已到了「不足爲外人道」的地步。傅赴美后,立即以匯美的鉅款在舊金山灣區購置房屋與地產,所費不貲。經手的地產商即爲蔣氏女友的兒子,這筆龐大的佣金,就是有意巴結的手腕。(二之一,摘自《意外的新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