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臺獨纔會帶來戰爭

(圖/本報系資料照)

近日副總統暨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宣稱「一中原則纔會帶來戰爭」,又質疑藍營未批判大陸爲兩岸衝突之始作俑者?如此論述及思維邏輯猶如「雞生蛋、蛋生雞」問題,不僅歷史時空錯置、以偏概全、因果關係混亂,更嚴重涉及中華民國國策延續性問題。

追溯及檢視「一箇中國原則」的歷史作用及功能,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扮演角色有所不同。蔣中正、蔣經國總統主政時期,堅持「一中原則」、「一箇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堅持ㄧ中原則」,宣稱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中央政府。兩岸政府爭奪「一箇中國」、「代表中國唯一合法中央政府」代表權,可謂是兩蔣時期中華民國重大國策,這項國策並延續至李登輝總統執政初期,李登輝堅稱「一中原則」、「ㄧ中就是中華民國」。

我們再仔細檢視李登輝主政期對「一中論述」重新詮釋。1990年提出「一國兩區」,1991年界定「一箇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1993年拋出「一箇中國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1997年闡述兩岸現狀是「一個分治中國」,至1999年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逐漸拋棄傳統原型的「一中原則」。

李登輝總統主政下政府在「一箇中國」概念內涵變化,對兩岸關係定位從「互不否認對等政治實體」轉向「互不承認國與國關係」。這種「兩國論」提出,致原本已是惡化的兩岸關係更加「雪上加霜」;其後陳水扁總統執政,從剛拋出「四不一沒有」到「兩岸統合論」、「未來一中論」,暫時維持兩岸和平局面;即至拋出「一邊一國論」路線及「公投制新憲」,臺灣陷入戰爭邊緣風險。美國政府視陳水扁總統爲「麻煩製造者」。

「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在馬英九主政期間,扮演「和平共識」角色。2008-2016年期間,兩岸政府在承認「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下,簽署23項協議,兩岸歷經大交流、大合作及大對話、大發展;因兩岸具有「外交休兵」默契與共識,臺灣持續保有23個邦交國,後甘比亞雖與臺灣斷交,但此與大陸因素無關,迎來兩岸和平的黃金八年。

蔡英文總統主政倡議「維持現狀」,但卻未言明「憲法一中」、「一國兩區」界定;然也透過陸委會提出「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外交部提出「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維持兩岸冷和狀態。然而,也因提出「對岸鄰國論」、「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論」(兩岸互不隸屬論);邀請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最終造成圍臺軍演,兩岸敵意更螺旋上升。

毋庸置疑,對比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主政,馬英九執政因奉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提出執政期間主張「新三不」政策,即「不統、不獨、不武」,不僅重啓兩岸協商對話,保有原邦交國數目,沒有經常爆發共機逾越海峽中線、軍艦繞島巡視等威懾臺灣軍事行動。其餘李陳蔡主政期間,大陸當局皆採取外交壓制及軍事威懾的對臺強硬政策。可以說,「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發揮穩定兩岸和平關係角色及作用。

直言之,在憲政法理基礎上,仍預設保有國家統一願景及「憲法一中」精神。賴清德宣稱堅持「一中」會帶來戰爭,難道堅持中華民國憲政法理也會帶來戰爭嗎?而在美國不支持臺獨、反對臺獨,普遍臺灣社會不支持臺獨,即使蔡英文總統也不會公開主張支持「務實臺獨」而是主張「維持現狀」,賴卻一意孤行倡議「務實臺獨」、「臺灣不是中國一部分」、默認「臺灣人不是中國人」說法,這纔是真正可能爆發兩岸戰爭的根源。

賴清德倡議「一中原則纔會帶來戰爭」說法,並不符合具體政治實踐經驗,此倡議實是倒果爲因、本末倒置及以偏概全;恰恰相反是,「堅持臺獨纔會帶來戰爭」,悖離「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纔會誘發大陸外交壓制及採取軍事武統威脅。論者以爲,無論是「一中原則」、「一中各表」及「九二共識」,皆符合現行中華民國憲政法理,也是捍衛中華民國生存利器及維持兩岸和平的定海神針。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