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司75載丨國壽壽險已逐步建立起結構合理、機制健全、制度嚴密、運轉高效的治理體系
來源:邵陽新聞在線
75年前的金秋十月,北京最早的金融街西交民巷108號,氣氛有點不一樣。1949年10月20日9時30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此掛牌成立。其設立的人身保險室,是中國人壽的前身。1949年便成爲中國人壽的發展元年。
75年來,國內保險業從一枝獨秀到市場主體百花齊放、百舸爭流。中國人壽歷經創業起步、專業化經營、重組改造、集團化發展等諸階段,成長爲綜合性金融保險集團,連續22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
回顧75年的發展之路,改革成爲中國人壽發展與壯大的重要驅動力。
作爲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核心成員的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公司”,601628.SH,2628.HK)通過重組改制,從傳統的國有企業改制成爲現代企業,並逐步發展成爲全球最大的單一壽險公司,以頭雁之姿,始終引領國內壽險市場發展。
2024年,中國人壽迎來75週年司慶,也迎來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9月11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了《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即保險業“國十條”3.0),從產品和服務的多個維度進一步豐富了保險的內涵和外延,重塑了保險業的生態和發展模式,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
對於歷經75年發展歷程的中國人壽來說,亦需在新的歷史時期找準做強做優做大的着力點,打造新的業務增長極,科學研究、把準定位,以改革創新的思維和方式推進高質量發展。
“爲者常成,行者常至。”2024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篳路藍縷,改制起航
和所有新生主體一樣,中國人壽在第一個10年,亦處在創業起步階段。
彼時的人身保險業務分爲強制保險和自願保險兩大類,前者主要是鐵路、輪船、飛機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後者包括職工團體人身保險和簡易人身保險兩類。這三類人身險業務,成爲我國壽險業的奠基之作。
到保險業全面停辦的前一年(1958年),全國實現人身險保費收入1.41億元,參加職工團體人身保險和簡易人身保險的人數分別爲300萬人和180萬人。
1959年,人身保險業務和其他國內保險業務進入全面停辦狀態。一直到1979年11月,全國保險工作會議召開,中斷了20年的國內保險業務正式恢復。
1982年,人身保險業務開始恢復辦理,開始探索專業化經營之路。
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公佈《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監管要求。正在起草的新中國首部《保險法》,亦確立了財、壽險分業經營的監管方向。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也由此迎來發展史上的另一個重要節點。
1994年8月4日,國務院召開的金融改革發展座談會,決定把中國人保分設成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公司。
根據中國人保改革方案,將分爲“三步走”:一是產壽險分業,二是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分離,三是股份制改革。1996年7月23日,改組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准。
1996年8月22日,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中國人壽首次作爲法人主體,出現在保險市場上,開始邁入專業化經營時代。
1999年3月19日,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爲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成爲國有獨資的一級法人,直接隸屬於國務院。當年,中國人壽定下發展目標:爭取在2-3年時間內建設成爲“品牌一流、管理一流、隊伍一流、服務一流”的商業壽險企業。
更名後的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承接了中國人保的第三套徽標,並稍作調整,把球體朝上,代表“生命之樹長綠”的綠色標準色則延用至今。
如今,中國人壽的綠色徽標已經爲廣大保險消費者所熟知,成爲它與中國人壽品牌形象的“第一聯想”。
化解風險,重組股改
2000年,中國人壽做出了股份制改革的重大決策,確立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方向。
2001年,原保監會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了保險業改革與發展調研小組,研究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和中國再保險三家“中字頭”公司的股改方案。
2002年,原保監會提出保險業“做大做強”的要求。作爲保險業領頭羊,中國人壽亦肩負將公司做大做強的重任。
2002年12月23日,中國人壽的股改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准。根據該方案,中國人壽重組爲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並獨家發起設立中國人壽壽險公司。
2003年8月28日,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和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同時在北京舉行了揭牌儀式。
2003年9月19日,中國人壽壽險公司遷入北京市朝陽門的標誌性建築“中國人壽大廈”,開啓了新篇章。
完成重組改制的中國人壽,呈現出新氣象。
騏驥一躍,登陸股市
完成重組和改制只是中國人壽脫胎換骨的前兩步。實現上市,國有獨資傳統保險公司轉變爲治理完善的公衆公司,是中國人壽成爲現代企業的重要一步。
尤其是,中國人壽需要通過上市,轉變機制體制,以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從行業角度來說,中國加入WTO,開放保險市場以來,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中國人壽需要建立與其發展目標所匹配的現代企業制度。
成爲公衆公司,亦可以提升中國人壽的社會聲譽、品牌價值和國際影響力。
在重組改制的同時,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便啓動了上市工作。2003年8月28日和29日,該公司分別向美國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進行了申報。之後三次修訂招股說明書,拿到上市“路條”。
2003年12月,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境外上市,創造了當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記錄。
通過改制上市,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的實際償付能力額度從294.56億元增至581.77億元,最低償付能力由2.8倍提高到5.575倍,資本實力大增,爲後續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初次走進資本市場的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經受住了各種考驗,並逐漸完善公司治理、內控機制和合規制度。該公司始終秉持“風控合規創造價值”的理念,並於2004年構建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2007年1月9日,滬深股市總市值首次突破10萬億大關。同日,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登陸上交所,成爲首家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併成爲在香港、上海、紐約實現三地上市的保險公司(目前已從紐交所退市)。
A股上市之後,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的總市值超過4000億元,僅次於彼時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石化,成爲A股市場第四大股。此外,其H股入選恆生指數成分股,成爲第一支內地保險恆生指數成分股。
上市以來,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對標國際國內最高內控標準,從公司治理結構、風險控制、人才儲備到投資水平等各方面,建立起“結構合理、機制健全、制度嚴密、運轉高效”的治理體系,爲未來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做優做強,鑄新動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16 年以來,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新規,強調“保險姓保”,迴歸保障本源。隨着技術的進步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在新的監管環境下,保險業開始積極探索轉型模式。
隨着保險市場主體的增加,在行業的調整與轉型期,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亦在謀求轉型。
2019年3月,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啓動“鼎新工程”,以“三大轉型”“雙心雙聚”“資負聯動”作爲戰略內核,錨定了提升發展質量、增強區域實力、做大做強隊伍、強化品牌形象等目標。
作爲金融央企,心懷“國之大者”,將自身的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入國家大局、着力服務國家大局,成爲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得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2022年,國家在健康和養老領域頻推政策紅利,尤其是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正式實施個人賬戶制的第三支柱養老制度。
面對大勢機遇,中國人壽壽險公司立足主責主業,服務新發展格局,全力服務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圍繞百姓養老需求和健康管理需求,始終堅持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積極參與養老三支柱建設。
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
作爲壽險頭雁,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專業性,充分發揮主責主業優勢,推進保險產品供給端改革,加快產品創新能力建設,堅守“金融爲民、金融便民、金融惠民”本色。
爲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國人壽壽險公司聚力賦能,堅守保險本源,提高保險保障能力。積極參與以基本醫療保障爲主體、其他多種形式爲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統籌推進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積極參與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建設,不斷豐富適老化保險產品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老保障需要;結合不同領域風險特徵及風險保障需求,持續探索豐富兩新人羣、鄉村振興、科技保險等產品供給。公司已形成覆蓋不同客戶羣體、具備不同保障責任的多元產品體系,讓人民羣衆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4年9月11日,《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出爐,成爲第三份保險業“國十條”。該文件圍繞“強監管、防風險”這條行業主線,從資產、負債兩端,從產品和服務的多個維度進一步豐富了保險的內涵和外延,重塑了保險業的生態和發展模式,勾畫出新時代的大保險觀。
那麼,如何在新的歷史機遇期,找準保險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着力點?已然成爲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下一步改革的重點。
奮楫75載,未來的日子裡,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將在改革的路上邁出更矯健的步伐。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