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保工會籲正視血汗勞動 衛福部:持續改善環境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在婦女節前夕,呼籲政府正視幼托機構的「血汗勞動」問題。衛福部表示,會持續改善托育環境,增加公共化機構則需要時間,「地方已經被我們逼得很緊。」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今天在臺北召開記者會指出,政府推出「0到6歲國家養」政策,宣誓要當家長的「神隊友」,但目前政策較流於「大撒錢」,着重於加碼現金補助,依舊難以擺脫幼托環境高度私有化與營利化的市場邏輯,無法讓幼托人員免於血汗勞動。

工會曾於民國109年調查,幼托人員平均工時9.3小時(未包含午休時間),超過半數沒領過加班費或補休,約3成勞保被「高薪低報」。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郭明旭表示,幼托環境無法擺脫市場化,因爲利潤導向,幼兒園變成一種服務業,親師關係變成消費導向,幼托工作者大多隻能配合個別家長的意見、需求和喜好,面臨三高(高工時、高情緒、高壓力)與三低(薪資低、福利低、保障低)的窘境。

衛生福利部規劃今年起託嬰中心廣設「監管雲」,尤其引起教保人員不滿。臺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秘書長陳亮吟表示,影像畫面仍可各自解讀,捕風捉影的片段不見得是真相,「看到一個影,生一個孩子」的情形層出不窮。她說,不堪每天都被當成嫌疑犯的人員,被迫轉換職場,留下來的人,未來恐怕都要配戴密錄器尋求自保。

高雄市教保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黃雅雪表示,教保人員工作包山包海,「不只包小孩,還要包大人。」常要滿足家長的過度需求,例如不斷要求幫孩子拍照,拍了5張還會被問爲何不拍10張;蚊子叮到、抓癢抓到,都會被懷疑虐童。她希望政府的政策,能幫助幼托機構回到信任與陪伴。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提出3項建言,第一,短期內政府應納管準公共化幼兒園與託嬰中心(與政府簽約的私立機構),建立有效的查覈機制和申訴管道。第二,長期應擴充公共化幼托機構(公立、非營利、公辦民營等),訂出準公共化政策的退場時間表。第三,中央應督促地方政府對托育行業定期勞動檢查及跨局處的聯合稽查。

對此,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署長簡慧娟迴應,會持續與教育部同步改善托育環境,減輕工作壓力,盼幼保科系畢業生新鮮人可投入托育職場。自110年起補助優化「照顧比」,鼓勵從原本1比5調降至1比4,當業者增聘1人改善照顧比,1年補助新臺幣50萬元,由國家負擔人事成本。

另外,112年開始補助托育業者改善托育人員薪資,簡慧娟說,過去早期設立的托育機構起薪維持新臺幣2.8萬元已久,希望透過程度不等的補助,調高薪資待遇,年資較淺者至少起薪3萬元,資深員工至少需要3.6萬元,吸引優秀人員到托育職場。

至於公共化數量不足議題,簡慧娟說,衛福部持續積極以前瞻計劃經費補助地方政府,布建小家園、大公託等公共化設施,有很多縣市都非常積極布建,希望達到每個區至少1個公共化托育設施目標,「這需要時間,很難一次到位,地方已經被我們逼得很緊」,正以今年底可達約555家爲目標邁進。

教育部初步迴應,各縣市持續在公共化供應不足地區增設公幼,而準公共化幼兒園政策今年8月將進入第3期,到時針對教保人員薪資提高,師生比與退場機制等,將有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