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又叫座,每個人都有一段《愛情神話》

作爲2024年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音樂劇《愛情神話》金秋十月在上海文化廣場浪漫迴歸。這部基於上海本土同名電影《愛情神話》改編而來的音樂劇,歷經多次加演加場,其接地氣、本土化的表達方式,再一次用票房實力證明,本土化精品演藝產品依舊煥發新生機。

在剛剛落幕的本輪演出,音樂劇《愛情神話》在上海文化廣場演出三場,平均上座率近8成。對於一部已經反覆加演多次的爆款音樂劇來說,足以證明這部上海本土孵化、本土製作大戲的獨特魅力。

精心打磨“上海味道”

原版電影中,馬伊琍扮演精緻獨立的海歸麗人李小姐;倪虹潔扮演的是“有錢有閒,老公失蹤”的格洛瑞亞,堪稱風情萬種,又嗲又作;《繁花》中外灘27號金科長的扮演者吳越的角色則是老白的前妻——蓓蓓。

這三個女人分別是老白的現女友、關係曖昧的異性朋友以及前妻,三人針鋒相對,脣槍舌戰,再加上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損友老烏,着實讓身處其間的老白如坐鍼氈,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影片中那段“三孃教子”的情節是非常出圈的名場面:“一個女人這輩子沒小孩是不完整的”“騙鬼的呀,這話我也能編,一個女人這輩子沒甩過一百個男人是不完整的”“一個女人一輩子沒賺到一百萬也是不完整的”。堪稱愛情修羅場的劇情看一次笑一次,在音樂劇中再現也是同樣經典,戲劇張力和喜劇效果的疊加,令人捧腹。

小紅書APP上關於“愛情神話”及音樂劇相關的筆記數量高達5萬+,由此可見《愛情神話》在滬上音樂劇愛好者心目中的受追捧程度。主創團隊爲本劇創作了20首歌曲,涵蓋了爵士、探戈、搖滾、踢踏及古巴舞曲等多種音樂風格,同時還包括了上海本土滑稽戲和百老匯的表演元素,將魔都海納百川的包容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爲上海在上世紀20年代就已經是爵士樂在亞洲的發源地,所以,主創團隊將爵士樂作爲了全劇音樂的主線條,用音樂爲載體,刻畫劇中魔都人民詼諧雅緻的生活情調,同時也記錄着這座城極致的浪漫主義。

創新探索跨界聯動

爲擴大作品影響力,演出方特邀《愛情神話》主創團隊和主要演員走進上海音樂學院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向學子們揭秘作品從孕育到誕生的全過程,激發學生對音樂劇的熱情與對這部優秀作品的進一步瞭解。聯動SMG旗下多家主流媒體,包括經典947電臺、看看新聞、都市頻道《瘋狂的冰箱》等,進一步展示出這部作品鮮活生動的面貌。此外,還與上海文化廣場“劇藝堂”合作舉辦主演分享會,分享臺前幕後的心路歷程,與現場觀衆進行深度交流,讓音樂劇走到觀衆身邊。

鮮活講述城市故事

主創團隊表示,“音樂劇《愛情神話》以上海爲城市背景,大量採用滬語作爲臺詞,講述了一段上海故事,描繪城市文化,重現海派傳奇。該劇由徐崢擔任監製,何念擔任導演,彭飛擔任作曲。作爲首個都市輕喜劇音樂劇,《愛情神話》延續電影版出圈的漣漪效應,掀起一陣上海文化的熱潮。”

安福路西口的咖啡店、話劇藝術中心的旋轉門、修鞋匠的小鋪子、華山路的指示牌……當燈光照亮上海建築外牆獨有的潮溼印記和斑駁肌理,一瞬間分不清是在真實的街頭,還是上海文化廣場的舞臺。《下坡路》《自畫像》等歌曲音樂依次響起,觀衆馬上被拉回電影中的故事情節。著名作曲家、流行音樂編曲家、音樂製作人彭飛回歸音樂劇舞臺,爲作品創作了20首歌曲。

音樂劇《愛情神話》的音樂一定會讓觀衆對音樂的感知超越聽覺,觸及視覺和心靈的層面。我希望用音樂來傳遞我們這些新老上海人的生活智慧、雅緻、詼諧、勤奮與創造,和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創團隊表示。

記者 / 高磊

編輯 / 黃騫文

圖片 / 高磊

視頻 / 國際藝術節中心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