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班級微信羣,就能讓矛盾消失嗎?

日前,廣東一小學解散班級微信羣一事,引發關注。

據部分家長透露,10月8日,他們收到了該校下發的通知,寫明將於當日晚12點前統一解散班級微信羣,改爲通過統一組建班級釘釘羣,定期召開家長會等方式,強化家校溝通。

這個改變引發大量爭議。很多家長表示支持:“改用釘釘羣以後,我們可以只看老師發的信息,不會被過多無用信息打擾。”但也有家長質疑,認爲微信羣裡有孩子在校生活的美好回憶,解散的決定有待商榷,“校方說使用微信羣會泄露消息,難道使用釘釘羣就不會了嗎?”

在網絡上,關於微信羣的吐槽早已不新鮮。特別是班級微信羣,屢屢成爲輿論熱點的來源。不久前,多張班級微信羣的聊天截圖在網上熱傳,一名班主任在和學生家長反覆溝通後情緒失控,導致其被暫停教學工作。微信羣帶來的煩惱不少,許多家長就曾抱怨過:老師發一個通知,下面立刻就跟着一連串的回覆刷屏,重要信息反而被“淹沒”了;一些過於積極的家長在羣裡曬娃、討好老師,讓人煩不勝煩;甚至還有人在羣里拉票、打廣告,一言不合就爭吵,羣聊反而讓矛盾升級……

↑有家長表示,此前微信羣中信息比較龐雜。

可見,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可能都對微信羣有意見。在家長提供的文件中,校方將解散班級微信羣的理由解釋爲微信羣溝通會出現信息龐雜沒有重點,交流隨意分散,個人信息混雜等情況,可能導致影響老師和家長正常生活節奏、信息傳達不準確、“聊天記錄可能被誤轉發或不當保存”等問題發生。解散班級微信羣是“爲了溝通質量和效率,減輕家校負擔”。

可以說,學校確實看到了當前班級微信羣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爲解決這些問題,選擇雷厲風行地解散微信羣,改用釘釘羣,不失爲一種值得嘗試的方案。這一方案顯然戳中了很多網友的內心,並紛紛建議推廣。

比較來看,釘釘確實更適合於辦公,微信更適合於日常交流。微信中的發言更爲隨意和碎片化,而釘釘則可以清楚地看到信息“已讀”還是“未讀”,同樣的回覆會被摺疊不會刷屏,還有多種內嵌應用幫助用戶處理打卡、提交作業等工作。

但也要看到,人們抱怨微信羣,抱怨的到底是什麼?無論是“信息龐雜沒有重點”,還是“影響老師、家長正常生活節奏”,實際上都是人的行爲導致的結果,而不是微信羣這個平臺本身的作用。離開了微信羣,釘釘羣或許能有所限制,但也未必就能完全杜絕以上種種亂象。歸根結底,工具是中性的,關鍵在於人們怎麼使用。

可以想象,在一個班級裡,老師和家長之間、家長和家長之間只剩下公事公辦的“通知-回覆”式交流,也不太現實。人都有交換信息、表達情感的需求,公共討論空間自有其存在的必要。當班級羣成爲極致簡化的工作羣,很多人又會感到“冷冰冰”“沒活力”,就像現在就有家長留言表示不理解:“爲什麼要關閉溝通和交流的渠道?”

微信羣之所以“惹人煩”,本質上還是一些人的行爲“越了界”,而微信羣的發言自由爲這種“越界”提供了便利。從更爲根本的角度來看,釐清家校關係,建立羣己界限,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學會理性友好溝通,這或許纔是治本之策。如此,不用解散任何羣,也能解散“羣的煩惱”。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