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薦:爲什麼你永遠都是“實習生”
中國青年報消息 大二暑假的時候,我和Judy一起在一個快消公司實習。正值Summer Intern(暑期實習)時期,公司招募了大批的實習生,並且制定了詳細的實習生培養計劃。我們像一堆長得很一樣很一樣的小蟲子一樣,呼啦啦地飛進了這個租了寫字樓好幾層的跨國公司裡,遍佈在其內部的上下左右。那時候的我們,同在一個起跑線上,每天堆在一起發沒完沒了的快遞,搜沒完沒了的信息,印沒完沒了的資料,發沒完沒了的牢騷。
Judy比我晚來大約兩週,她第一天來的時候穿着一身校服坐在門口的座位上。那時候所有的實習生都在一個小房間裡,我們稱之爲“小黑屋”。她來的時候坐在了外面,因此我們對她有些生疏,只是在吃飯的時候偶爾問一句:“那個穿校服的女孩,要不要叫上一起吃飯去?”
或許,Judy從開始就和我們不一樣的。
幾天後,公司從全國的每個分公司和代表處都派過來一個人,到北京總部參加爲期兩個月的培訓。於是浩浩蕩蕩的20多個人,突然出現在本來就很擁擠的公司裡,並最終落腳在“小黑屋”旁邊的玻璃房子裡,天天培訓,日日上課,只有吃飯時間才成羣結隊地出來。
而這個時候我們發現,Judy總是和那些代表處的同事一起下樓吃飯。當時我們也沒多想,依然自顧自地去買外賣,吃完了就去附近的大商場逛逛,看看哪裡又打折了,哪裡又上新品了。即使那時候根本買不起,也是願意聽着商場裡一遍中文一遍英語一遍日文一遍韓文的各種信息廣播,然後互相抱怨公司的實習工資是多麼的低廉,連件好牌子的衣服都買不起。
這段時間,所有實習生都在自己的組裡忙,有的忙着盯銷售額度,有的忙着做渠道規劃表格,有的忙着作各種報告,有的天天在外面跑着看店面……只是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纔會坐在一起,控訴自己的工作是多麼無聊,自己的領導是多麼愛在下班的時候找事兒,自己的team是多麼不團結。總之就是這個公司不像想象中那麼好,這個公司非常不把實習生當人看!
最後,大家都憤憤地表示,這樣的日子違背了自己的初衷,打碎了自己的夢想,每天無非是複印掃描快遞填表,自己的文采、見識、創意在這裡毫無用處。
兩個月Summer Intern結束,我向公司申請可以繼續留下來實習,而有一半的實習生已經提包走人了。以前壯觀的“小黑屋”裡只剩下我和另外兩個同學,我們的日子開始清靜起來——畢竟,人走了大半,活兒也熟了很多。於是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上網逛逛,悄悄地分享各種八卦。
區域的同事在北京也待了兩個月。直到某天下午秘書在門口喊:“區域同事要走了,大家出來送一下!”
正式員工顯然和這些區域同事很熟悉,又拉手又擁抱,依依惜別。我和其他實習生站在“小黑屋”門口。對,就是站在那兒,反正我們也不認識他們,他們也不認識我們。等大家都抱完了,開始揮手拜拜的時候,我們躲在人羣后面,也象徵性地擺了擺手,笑一笑,然後這事兒就算結束了。
轉身的瞬間,我看見了 Judy。Judy和區域的同事們一起慢慢地往外走,一邊走,一邊拉着手熱烈地講話,感覺好像認識了很久很久一樣。看上去Judy自己也非常享受這種感覺,熱情地和每個人道別——如果換了我,我根本不知道要和他們講什麼。我只是在最後的時候聽見Judy喊了一聲:“各位哥哥姐姐,你們要常來啊!”
我只是按照領導的要求看看位置
後來的日子,我開始跑店面了,主要職責就是看看超市的新貨有沒有擺放在顯眼的位置上。其實就算沒擺放在好位置,我一個實習生又能怎麼樣呢?無非是回來報告領導罷了,難道我能吵一架,然後把東西都重新擺一次?我就是個實習生,我一直記得這一點,誰會聽我的呢?
某天中午,我在一個很小的社區超市裡買東西,順便看看產品的位置。突然看見Judy一個人在很角落的地方,像是要吵架一樣。我趕緊跑過去問她:“你們產品也開始查店面了?怎麼了?”
“我這條線雖然沒什麼競品(競爭對手的產品——編者注),但也不能放角落裡啊!這誰看得見啊!起碼要上貨架的!”
然後她轉身指着一排貨架,跟超市的人喊:“我就是××公司的,中間位置的商家給了你們多少錢?就給這樣的位置?我們的貨是誰給你們發的?”
領導並沒有跟我講過擺貨架也是有講究的,我只是按照領導的要求看看位置,回去描述一下,然後交由領導自行處理。我從來沒有想過這裡面是否還有別的故事,也從來沒有想過我是否可以代表公司和別人談些什麼,更沒有嘗試過問一句“爲什麼會有這裡和那裡的區別”。我一直以爲,商品擺放位置是超市規定的,一直認爲超市裡到處都是人,哪裡的貨品都能夠被平等地看見。
因爲要回學校上課,後來我和Judy都相繼離開了。我一直覺得,Judy是那種很能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的人,而我就不是。我總覺得自己是實習生,不用太努力,出事兒有領導扛着,怪誰都怪不到我頭上。我們是有大大的保護傘的實習生,還不一定做多久呢,因此可以爲所欲爲,可以不用那麼用力地往前衝,不用着急認識新同事,不用建立什麼商業合作關係,不用太深入地瞭解一個地方、一個行業——而一些行業裡的小故事從來只是當八卦講講,從未真正去思考些什麼。
這一切,Judy卻做到了。不論到哪兒,她都是自來熟,別人不熟她先熟;她在任何行業都特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用力用心用腦子;她查店面,就看老闆吵了一次架,剩下的都自己學着吵。
畢業那年,幾個熟識的朋友裡,Judy的薪水明顯高出我們很多,而她所籤的公司給畢業生的標準價格並非她的價格。我們好奇地問她爲什麼,她說:“我從大二就開始混社會了,我認識很多人,也做過很多事。雖然我是個實習生,但是我打賭我比正式員工做得更多,瞭解得更深入。我必須比別人的薪水高,不給這個價,我就走人了,我不幹的!”這話,我真的信。
但是我們幾個沒人能像Judy那麼霸氣,敢要一個高於別人的工資,因爲我們沒理由。那些寶貴的實習機會,都讓我們走馬觀花似的當花兒貼簡歷上了。
實習的意義在於給你一個機會思考
當我們都覺得自己的實習公司越來越牛的時候,當500強的名字挨個兒寫在我們的簡歷上的時候,當我們已經牛到開始用實習工資的高低來做選擇題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每一次實習,我們究竟做了多少具體的事情?爲什麼每次都是從打雜開始,並生生不息地打下去?有沒有那麼一次,我們能踏實下來,不帶任何炫耀和功利色彩地投出一份簡歷?有沒有那麼一次,忘記公司的名字,認認真真地研究一下每一次實習經歷對自己來說都意味着什麼?
每個實習生都在喊工作太辛苦,公司不把自己當人看,這不是自己理想的公司,這不是自己夢想開始的地方,可是,是否有那麼一個人願意把每個簡單的工作想得再往前一點,再深入一點?每個實習生都在抱怨工作內容沒意思,無非就是填表格打電話發快遞複印東西,可是你是否仔細思考過,這些工作內容有沒有一題多解的方案——當常用的快遞公司無法按時送貨時,你能否立刻提供三個備用快遞公司的聯繫人、解決方案和報價,而不是無辜地說一句“領導,他們說送不到了”。
實習,不是要去一個著名的公司裡做很多很多小破事,而是要通過這些小破事讓自己開始從學校到社會的轉換,讓自己有一個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的機會,並通過這些機會來一步步體會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能力與喜好,以便在走出校園時迅速融入社會,選擇一個較爲滿意的工作。因此,實習更多的意義在於給你一個機會去思考,思考自己,思考社會,思考兩者的匹配程度,思考自己還缺少什麼、還喜歡什麼。至於那些工作內容,反倒是次要的——發快遞、複印東西這等小事難道初中生做不來嗎?
有句老話叫做“當機會來臨的時候要抓住它”,或者叫“機會只光臨有準備的人”,但Judy的故事告訴我,機會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我們自己每時每刻的積累換來的。當別人不認真、不負責、不上心的時候,便是最好的下手時機。
Judy在那個暑假和區域的同事吃了一個月的飯,便迅速熟悉了活生生的大中華區區域銷售渠道,而這些知識和內容,我們大四才從書本上當考試重點讀到。當我們後知後覺地一次次回到起跑線重新出發的時候,Judy這樣有遠見的人,早已跑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用不着再跟我們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