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停看聽-如何養成世界級金融科技公司

臺灣是數位科技之島,但國際評選的全球百大金融科技公司,臺灣卻經常都是局外人。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是數位科技之島,半導體設計與製造、資通訊電子製造都居於全球領導地位,這些硬體爲主的尖端科技甚至能成爲臺灣的護國神山,那爲何臺灣發展金融科技這樣的科技應用卻難以突破與領先呢?甚至國際評選的全球百大金融科技公司,臺灣卻經常都是局外人呢?

仔細思考,臺灣之所以無法成爲金融科技大國,關鍵是產業思維,如果我們把金融科技當成金融業評價與管理,從母國市場規模與金融管理的嚴謹穩定來看,既然臺灣的金融業沒有一家可以成爲全球百大,那金融科技公司無法進入全球百大也是正常的,英國權威雜誌《The Banker》(銀行家)公佈的2022年全球一千大銀行榜單,臺灣最好的是中國信託的158名,最好的銀行是如此,那提供與現有金融業高度相似服務內容的金融科技公司自然也一樣,只能有區域性的規模,無法國際性的成長與發展。

但臺灣的科技業卻非如此,大多從創業開始,科技業面臨的就是世界級競爭,是放眼全球的業務模式與願景,也當然公司必須要有世界一流的技術與人才!所以在相同的臺灣土地上,科技業可以產生出許多世界級公司,那同理可證,如果臺灣的金融科技業也是勇敢面對全球金融科技市場的開放競爭,並以臺灣世界一流軟硬體技術力爲基礎,把握普惠金融與數位平臺創新商模的利基優勢,那這些公司也將同樣擁有邁向國際的機會,有望成爲真正的金融科技獨角獸公司。

我們可以借鑑國際知名管理顧問公司普華永道(PwC)FinTech負責人Garfinkel & Nicolacakis提出的觀點:「新創公司利用科技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現有的金融服務,並提供新的技術驅動解決方案,或是現有金融公司希望獲得或與創業公司合作推動創新。技術公司提供支付工具。這些都可以看作是FinTech。」

也可以說,金融科技就是金融業的數位轉型過程,也是一條開放的合作之路,當現有金融業與各項金融服務可以廣泛的採用外部創新的技術、人才與平臺,勇敢導入及採用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的各項服務與產品,才能快速的改變營運模式與業務流程,有效提高服務與經營效率,提供民衆更便利更優質的金融科技服務。

所以,爲了發展金融科技,政府、產業、學界與民間應當共同協力;新創業者努力發展可以平臺化、國際化的金融科技創新技術、專利與服務;政府除了可以提供優惠貸款與專案補助做爲政策獎勵外,也可在一致性監理標準下,供有限定但較開放的沙盒環境,創造良好的金融科技發展氛圍,也應對於願意率先採用臺灣在地新創業者研發金融科技的金融業先行者,積極的實質稅負或業務面政策鼓勵;學界則是增加對跨界人才的養成與培訓,帶來更多的長期創新能量,這將是臺灣持續發展金融科技的重要基礎;而臺灣的消費者則將是更幸福的,只要樂於使用成本更低、效率更快與服務更便利的金融服務,就是支持臺灣金融科技發展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