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應掌握疫後創新趨勢

全球經濟情勢論壇出席專家,圖爲東吳大學商學院長傅祖壇(右起)、臺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東吳大學唐鬆章校友講座教授薛琦、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曹添旺、東吳大學商學管理講座教授李述德。圖/陳珮琪

2019年年底所爆發的COVID-19疫情已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創,而在當中,臺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分析,在艱難的環境下,使既有科技加速創新、產業鏈多元調整,區域協議重新洗牌,孕育出不同面貌的新興產業與人類互動模式,金融產業若能掌握此破壞性創新的發展趨勢,或許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

吳中書認爲,各國因後疫情衝擊的差異與產業競爭力的不同,表現不一,產業也是呈現類似狀況。即使是具前瞻性產業,優勝劣敗,產業競爭劇烈且淘汰速度可能加劇。

資本市場在各項不確定性因素相互影響下,波動幅度可能較爲明顯。金融產業在面臨多變的資本市場,必須提升風險控管能力予以因應。

東吳大學唐鬆章校友講座教授薛琦指出,現在要注意政府的債務問題,因爲債務不會自己消失,但不要怕通膨,經濟學上最難解決的問題,往往最後是靠通膨解決,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債務就是靠通膨解決。

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表示,CPI膨脹問題已成全球關注議題,貨幣政策宜及早改弦易轍,現在許多國家正規畫或已採行貨幣緊縮措施。

對於臺灣央行來說,許嘉棟建議,CPI上漲壓力逐漸浮現,且資產市場之價量偏高,有危及經濟與金融穩定之虞,及早適度收縮資金已成必要。另外,央行應多發行定期存單,收回市場過剩資金。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曹添旺指出,臺灣目前利率水準相當低,資金非常寬鬆,另一方面就業也在復甦中,如果臺灣升息,提高融資成本,也有可能影響中小企業,且利差可望吸引國際資金,會導致新臺幣升值。

整體來看,以出口爲導向爲主的臺灣,物價、就業、利率、匯率要取得平衡,是央行要關注的重要課題,有好幾個層面要考慮,要相當注意,也要持續關注各國情形,臺灣要在適當時機做出妥善的因應。

東吳大學商學管理講座教授李述德指出,在個人方面,可以做好理財,畢竟人不理財、財不理你,可以藉由投資理財、增長金融知識,在股票市場、權證市場上的機會很多,可掌握資訊,來獲取投資效益。

企業方面,則要掌握核心價值,並掌握如何轉型、如何加值,纔有競爭力,才能永續經營,也就是着重要成爲百年老店就要誠信經營,做到物超所值,並掌握這樣的機會。政府、國家方面,則是要留意戰略思維有無到位,像是不影響利率、匯率、物價下,可到國外賺錢,也不會影響物價。金融業產業主管機關也要有戰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