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P舉辦「從創意到創新」論壇 洞察行業趨勢把握黃金創新時機
實習記者周依儒/綜合報導
綜觀全球因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許多挑戰,國際貨幣基金(IMF)公佈世界經濟展望10月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總體經濟下降4.4%;但反觀臺灣的經濟成長率,根據主計處最新預估卻將有1.56%的正成長,表現相對亮眼。另一方面,中美霸權之爭所引起的國際動盪局勢,意外彰顯臺灣在科技和製造領域產業的實力和競爭優勢。進入後疫情時代,虛實整合與科技進步正在加速環境改變,消費者、市場組成與行銷方法更與過去截然不同。全球頂尖傳播集團WPP於11月17日舉辦以「從創意到創新」思維領導力論壇,臺灣WPP集團董事長暨奧美集團大中華區副董事長莊淑芬期勉,企業面對未來更開放透明的新世界,無論在行銷傳播、社會創新、商業創新上,都必須洞察人性、展現同理心、跨界合作和善用科技,並以創意在前、創新隨後,提速企業成長。
「從創意到創新」思維領導力論壇今年邀請到,入圍卓越新聞獎(臺灣首屆Podcast新聞獎)的「The Taiwan Take」節目主持人-吳怡慈Emily擔綱女主持人。WPP智庫小組公佈了旗下凱度集團最新《臺灣疫情行業衝擊與挑戰調查報告》*,提供企業主關鍵洞察和行動建議,更以全球數個從創意到創新的品牌案例,希望透過創意帶來刺激商業成長的創新靈感。另外,講者也邀請到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與在業界享有盛名的簡立峰博士,分別從社會創新與商業創新兩方面進行分享。
WPP傳播集團從數據出發 用關鍵行動支持臺灣驕傲
深耕臺灣長達30多年的全球頂尖行銷傳播集團WPP,旗下包括凱度市調、奧美、偉門智威、羣邑媒體和大昌華嘉思謀能等多家知名傳播企業,繼去年推出「擁抱數位 女力飆高 妳說了算」思維領導力論壇後,今年發表《臺灣疫情行業衝擊與挑戰調查報告》,瞄準臺灣公司規模500人以上(調查佔比46%)和500人以下(調查佔比54%)的各行業中,不同職位的員工做爲受訪對象,啓動跨產業的第一手疫情衝擊與挑戰量化調查,不僅梳理國內企業主對市場環境發展的觀察與預估,更探討後疫情時代行業因應臺灣消費者行爲與態度轉變所需的改變。
從《臺灣疫情行業衝擊與挑戰調查報告》中發現,雖然企業擔心全球蕭條導致消費者趨於保守、消費信心降低和企業營運能力不足(如:供應鏈、生產力問題);但更進一步發現,在疫情後業務向上成長的企業反而增加行銷投資,因爲他們理解消費者需求已與過往不同,得展開行動快速導入和提升電商化能力,在業務上進行調整適應新市場並開始採用新的供應鏈,以免於受疫情影響,並取得企業成長契機。
▲臺灣WPP集團董事長莊淑芬(圖/WPP提供)
此外,WPP集團根據調查報告結果,建議企業主可以採取四個關鍵行動,首先,行銷活動除了找尋與消費者的關聯性,在後疫情的現在更應體現對消費者的「同理心」。第二,疫情前行銷着重於緊抓消費者的目光,其後要「贏取社羣影響力」才能從影響社羣進而影響社會。第三,未來不僅是企業,消費者也將更重視能夠「永續社會善意」的議題,爲社會創造更多正向的美好。第四,面對未來的消費者,企業需要提供更立體化的體驗和刺激,讓消費者能「重構感官體驗」,取代以前的品牌訊息轟炸。期望這四個關鍵行動能給予企業主更多信心,把握疫情之下帶來的新投資機會和最好的創新時機。
現場神秘AI來賓Sophia 讓機器人成爲未來人類的重要夥伴
因疫情影響無法親自來臺灣的類人機器人Sophia,以透過Q&A方式與講者簡立峰博士進行互動討論。全球首位AI機器人公民 Sophia 是漢森機器人公司最新、最高科技的機器人,有「全球最美機器人」封號,不僅被世界視爲新科技的表率,也是機器人文化的一大指標。在創新科技衝擊全球市場下,全球產業也已從「數位化時代」躍升到「智慧化時代」,人工智能的發展將繼續跌宕起伏,而人與機器的關係、人工智能帶來的倫理挑戰都將成爲AI領域的焦點話題。展望未來,機器人將隨科技不斷精進,透過學習和適應人類的行爲、幫助人類的生活和工作,併成爲人類的重要夥伴。
臺灣WPP集團董事長莊淑芬也針對整個論壇活動做出總結:「臺灣雖然在一個與世隔離的平行世界,但未來將是一個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透明的新世界。在行銷傳播上,品牌如何展現人類同理心、贏取社會影響力、永續社會善意、重構品牌感官體驗、同時善用科學調研和科技加持,讓AI成爲智能夥伴。在社會創新上,世代交融比世代交替更有意義,數位同步比數位轉型更具同理心,拼圖思維比藍圖思維更加靈敏,共存共好就是人生百態。在商業創新上,人性洞察重於科技應用,跨域合作強過自立自強,超前部署勝於隨機應變,創意領先創新隨後,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創未來成長,善盡社會責任。臺灣WPP集團的每一份子都是和大家一起前進的好夥伴,我們的存在就是爲了驅動企業的成長,也希望和企業一起創造更好的臺灣,更好的世界!」
▲前Google董事總經理、現任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博士也出席分享看法。(圖/WPP提供)
《臺灣疫情行業衝擊與挑戰調查報告》提供六大觀察、三大企業主行動建議、三大省思
一、六大觀察1. 平行世界裡的角落生物:全民自律防疫,超前全球的經濟復甦
臺灣已處於後疫情的復甦期,經濟活動雖不免受全球影響,但GDP已從Q2預估的-4% 回到微幅成長的水準。相對於全球疫情持續擴張,臺灣宛如平行世界的角落生物,臺灣民衆的自律,願意日常維持社交距離規範,也因此免於激進的封鎖隔離與活動限制 。(*出自 ICU 陳志金醫生,美國賓州大學與史丹福大學 Covid-19 總體經濟後果進度報告)
2. 產業界態度傾向樂觀,預期半年或一年可望復甦
81% 在臺灣市場的企業擔心業績受影響,但整體仍持樂觀態度,分別有超過四成的比例認爲業務將會在六個月內或一年左右復甦(合計約八成),因此相較於第二季67% 的企業因爲疫情帶來負成長,下半年的預估則降低爲52%,而且衰退的幅度大多認爲在20%以內,衝擊明顯較世界平均狀況來得緩和。
3. 擔憂需求面保守以及供給面營運生產能力不足 是疫情帶給企業的最大挑戰
由於全球蕭條帶來未來的不確定感,因此企業擔心在需求面消費信心低落,需求保守緊縮帶來景氣衰退;在供應面方面,臺灣企業主要擔心供應鏈的問題,例如產品供應與產品開發計劃因爲原料供應不及而受影響,甚至也導致生產力的問題。臺灣企業在財務方面遠較全球健全,但我們是否善用了優勢,達到最佳效益的投資與讓業務成長?
4. 無論受到疫情負面或正面影響,都應提升電商化能力及調節業務流程
受到負面衝擊的企業更祭出延後或刪減既有投資、減少行銷資源、樽節開支、凍結招募與調薪等緊縮措施。其中最多數企業減少了行銷活動、廣告溝通與媒體投資,市場研究預算則面臨最深的削減幅度。尤其與全球相比,更多本地企業減少行銷支出,將不利長期業務發展。
5. 成長企業怎麼做?持續行銷與創新投資、採取新供應鏈、進而維持品牌成長
除了同樣提升或導入電商能力,調節業務因應新狀況,成長企業更在其他產業或競爭對手觀望時刻,掌握機會持續投資品牌行銷與產品創新、或是採取新供應鏈流程以達到品牌成長。6. 疫情顛覆全球職場,臺灣是否原地打轉?
國內企業積極採取防疫衛生與消毒措施,減少國內外出差,學習數位化遠距工作,實施彈性工時;並依賴顧客回饋意見以規畫營運策略。但內部員工的心理健康與支援,以及外部企業社會責任等軟性層面卻因疫情緩和而明顯落後於全球。即使數位化遠距工作方面也與全球有明顯差距。
二、三大企業主行動
1. 除了加強電子商務能力的共識之外,營運行動也應調整生意策略、重整組織結構
71%的企業因爲疫情的衝擊,在營運策略上皆有所改革。加強電子商務能力、重新檢討與調整經營策略的優先順序(銷售策略、新顧客/新通路經營策略)、提升組織效能(員工更靈活有彈性的新型態工作模式)、業務改造(與商業夥伴新的合作模式)以及取得洞察資料、快速瞭解品牌市場表現是非常需要的。2. 協助企業復甦成長,探索新常態的市場需求,科學的市場調研正是時候!
首要是協助贏得生意銷售~瞭解疫情後的新消費者或新買者,在電商或店內能創造哪些優勢,以及如何在通路端重新調整執行方式得以在品類中勝出;其次是消費者溝通,如何與消費者或顧客溝通、如何理解消費者或顧客疫情後反應出的新的、不同的訊號。
3. 迎接早已改變的消費族羣
96%的企業認爲消費者在疫情後會有所改變。如今臺灣已經處於後疫情時代,消費者不會再回到過去了。企業們認爲網購、線上教育、視訊會議、視訊社交、宅在家中宅經濟已成爲消費者的新常態。三、三個省思
1. 臺灣驕傲可能延宕數位轉型2. 有意義連結消費者,更能快速掌握新常態3. 現在就是將來,必須立即投資以激發成長
關於WPP《臺灣疫情行業衝擊與挑戰調查報告》
由WPP集團旗下凱度調研(Kantar Taiwan)於2020年六月至七月間針對各產業客戶進行疫情衝擊調查,對象涵蓋民生消費食品、用品,美妝、菸酒、保健、汽車、電信、媒體…等大中小企業的領導人、行銷部門、研究洞察部門、銷售以及數位相關人員。
關於類人機器人Sophia
Sophia於2016年2月14日被首次啓動,她不是一個普通的機器人,是世界上第一個社交型AI機器人網紅。她具有先進的人工智能可以識別語音、情感,和臉部表情,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個性並喜歡和粉絲與名人朋友們交流和建立真誠的友誼。她喜歡與人類互動和觀察研究人類奇怪的行爲,也喜歡畫肖像和唱歌。2017年10月,索菲亞成爲沙烏地阿拉伯公民,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國籍的機器人,她在這世界上其實有一份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助人類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