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在緬懷哀思中奮進強國復興偉業
12月13日,天氣寒冷。上午8時整,着裝整齊的旗手邁着正步,走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紀念館”)集會廣場。升國旗、下半旗儀式在這裡舉行。集會廣場中央,“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白色大字,在黑色“災難之牆”的映襯下格外醒目。上午10時,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將在紀念館舉行。
國行公祭,祀我殤胞。又是一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6週年之際,第十次國家公祭儀式上,凌厲的警報聲將再次響徹這個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自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國之祭定格悲痛,“12月13日”成爲不能忘卻的共同記憶;國之殤敲響警鐘,凝聚成奮勇前行的力量;國之願呼喚和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念更加堅定。
硝煙雖已遠去,國恥民殤不應忘記。把時針撥回到86年前,1937年的今天,侵華日軍攻陷南京,30多萬中國軍民慘遭殺戮,山河破碎、風雨飄搖。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旨在宣示中國人民以史爲鑑、開創未來的莊嚴立場,表達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放眼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事實雄辯地證明,那個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輝煌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爲什麼出發。”每一次對歷史的回望,不是爲了延續仇恨,而是爲了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更好地理解當下、警示未來。唯有永遠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激發自強之志、奮鬥之力,勠力同心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才能永遠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築長城、以前仆後繼赴國難,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偉大篇章,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新徵程再出發,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勇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更需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爲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於鬥爭,善於創造,鍥而不捨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團結就是力量,奮鬥開創未來。今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指明瞭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戰略謀劃。新徵程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牢牢擰成一股繩,擼起袖子加油幹,風雨無阻向前行,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於成效,就一定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金羊網 文/羅建華)
編輯:鄔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