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爸爸的戰爭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孫子兵法 作戰篇

一場戰爭,要出動千輛的坦克和裝甲車,十萬士兵,維持千里的補給線,在內政外交和軍費上的支出,在油料導彈和裝備維修的消耗,每天都要燒幾千萬美元,部隊纔有戰鬥力。

俄軍此次跨境出戰卻極少攻城,是因爲攻城的軍費和物資損耗極大,一旦俄國內的戰爭儲備下滑出現頹勢,很容易遇到其他國家的趁火打劫。

這就是俄烏戰爭的現狀。

只不過,普京抓住了澤連斯基的不懂軍事的漏洞,把囤積在烏東地區的烏軍主力包了餃子,佔據了談判的主動權。

如今,看似複雜的談判,選擇反而變得很簡單。

只要俄羅斯的財力可以支撐長期圍困,那麼烏克蘭越早“談判”輸的越少,畢竟烏東被包圍的部隊斷了補給,被抓的俘虜都會成爲談判中被要挾的籌碼。

而俄羅斯若是財政後繼乏力,那麼演員敢賭一把大的,通過不斷的假裝談判,靠着西方的援助跟普京熬到底,靠持久戰取得勝利。賭贏了,就能成爲全世界的超級英雄而名垂青史,取得不遜於丘吉爾的不朽功績。

所以,這場博弈的關鍵就在於,大家認爲毛熊到底能不能借到錢,買到需要的物資。

或者換句話說,信心(能借到黃金)比黃金更重要。

小時候讀歷史,對於戰爭總喜歡看軍事和謀略,長大後才慢慢理解,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以及經濟決定政治。

譬如當年大清的左宗棠收復新疆和李鴻章兵敗甲午,軍事不過是皮毛,真正拼的是財政與地緣外交。

自17世紀70年代,俾斯麥在歐洲搞了三皇同盟,英國爲了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以及遏制沙俄在遠東地區的擴張,一直在亞洲扶持大清和日本對抗沙俄。

原則就是誰跟沙俄打仗,英國就無條件的借錢給誰。

因此,在1875年大清與沙俄的“左宗棠收復新疆”中,英國給予左宗棠源源不斷的戰爭借款,通過打擊沙俄扶持的分裂分子遏制沙俄,使得左宗棠得以一身轉戰三千里,立下了不朽的曠世奇功。

而在1894年大清與日本的“李鴻章甲午戰爭”中,英國調整國策扶持日本遏制沙俄擴張,通過貸款使得日本戰前軍費十倍於清軍,導致無法獲得補給的李鴻章,一戰就把洋務運動積累的老底輸了個精光。

左勝李敗的道理很簡單,英國支持中國左宗棠搞塞防北上跟俄國人打,不支持李鴻章搞海防南下跟英國人爭。

1894的李鴻章就像個受氣的小媳婦,燒不起無煙煤買不起穿甲彈,而1875左宗棠卻彷彿終結者下場,打個冷兵器爲主的部隊,用的竟然是加特林。

左李能力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能不能打下去,還得看金主爸爸。

如今,俄羅斯也面臨大清相似的問題。

這場與烏克蘭的博弈,能夠借到錢,那麼就是左宗棠,如果借不到錢,則會成爲李鴻章。

所以,從俄烏衝突以來,美國需要對俄羅斯經濟封鎖,控制普京獲得戰爭所需要的資金,以便掌握戰爭的節奏,來符合自身的利益。

此外,美國更通過外交手段扼殺俄羅斯的收入預期。

先是威脅進口石油和軍火對印度制裁,又在資本市場上,從期貨到中概,進行多輪不講武德的突襲,試圖抓到足夠多的人質,迫使某大國遵循美國製定的規矩。

這是今天白天各路謠言滿天飛的原因,也是今晚會面的原因,以及探討的主要話題。

羅馬七個小時的會面,決定了今晚雙方一定會達成部分共識,可資金預期的信心又影響着俄烏博弈的勝負,所以今晚我們肯定也不會完全遵循美國製定的規矩,而是雙方各退一步。

故而這場金主爸爸之間的戰爭,大家還可以繼續吃瓜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