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管控陸車零件來臺組裝 國產化比率須逐年提高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 記者曾原信/攝影

外界擔憂中國大陸汽車來臺組裝銷售,衝擊本土汽車零組件供應鏈。經濟部次長連錦漳昨(26)日表示,現行法令不允許大陸整車來臺,僅零組件可來臺組裝,但將要求一定比率國產化,且比率會逐年拉高,例如初期訂定5%到10%,第二、三年再提高至15%、20%。

中華汽車(2204)引進中國大陸MG電動車,並自大陸進口零組件在臺組裝,在臺銷售創下佳績。

民進黨立委王世堅質疑,中華汽車藉此包裝成國產車,要求經濟部應重新定義國產車。爲避免類似MG爭議再發生,經濟部已與中華汽車協商,零件應轉向與國內廠商合作,中華汽車承諾將逐年提高國產零件採購。

連錦漳昨日首度以次長身分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汽車零組件來臺組裝是既有模式,按規定,若要從中國大陸進口組裝,須購置一定比例國產化零組件,例如初期訂定5%到10%,第二、三年再進一步提高至15%、20%,對於零組件國產化會嚴格要求。

連錦漳表示,我車廠自海外進口零組件在臺組裝車子,新車銷售量一旦達到一定的數量,例如轎車一個月若銷售1,000輛,一年就是1.2萬輛,經濟部就會要求該車款零組件要一定程度國產化。

此舉是在達到一定市場規模,車廠纔會有投入模具開發、採購國產零組件的誘因。

官員解釋,產發署對於零件國產化,會視車款及銷售情況而有不同比率的要求。

例如以MG爲例,若一年銷售到1.2萬輛,產發署第一年要求零件國產化比率就不會低於10%。

經濟部已與中華汽車完成協商。中華汽車表示,當初引進新車款初期,因國內零件廠擔憂銷量未能投入零件開發,因此纔會進口零件。

中華汽車已承諾將加速零件國產化,如座椅、前後保杆、鋁圈等,避免影響國內汽車零組件廠生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