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爆發,只差地方債了
不管是樓市還是股市,太久沒有這麼熱鬧了。
股市因爲太熱鬧,直接把交易給幹崩了。樓市這邊也沒閒着,瑞安翠湖天地六期來了一波開盤即售罄。
這可是套均1.11億的項目。
從目前的信號來看,儘管經濟的實際交易還沒有完全恢復,但前進的號角已經吹響。頭部的人羣已經在搶險佈局。
經濟的全面復甦,基本國家的真金白銀投入市場這最後一步了。要明白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經濟壓力是怎麼來的。
許多地方的經濟不暢,大多是來源"地方政策"的財政惡化。
地方政府的大量債務,擠壓了原本的公共預算,導致地方一些預算內的資金無法支付,這裡麪包括與地方政府合作的企業及相關與員工。
企業沒錢,員工就沒錢,消費就沒錢,樓市更談不上好,土地也賣不出去。
惡性循環。
說直白一點,我們作爲一個家長式的經濟體,地方因爲財政壓力,導致原本那個"看不見的手"消失了,使不上力了。
因此過去的經濟邏輯也就全面瓦解。
在9月10日的人大常委會上,我們披露了債務規模:
截止2023年末,全國法定債務規模達70.77萬億,其中國債30.03萬億,地方債務40.74萬億。
還不含隱性債務。
我們爲什麼要全面發展經濟,本質上目標就是"化債"。
解決債務問題,方法通常是兩種:一種是讓國內的人來還(自己還),一種是讓國外的人的來還(別人還)。
自己還,就是我們理解的996打工制,苦一苦,熬一熬,起早貪黑努力把錢還了。選擇這種方式我們必然要縮衣節食。這幾年我們過的就是這種日子。
有人會感覺疫情期間我們似乎壓力還小一點,是因爲我們知道自己生病了,所以借錢(發債)過日子,沒有加班加點,怕把病搞沒了。
別人還。有兩種,一種是美國那種通過加息吸引資金回來,拉爆他國經濟使得匯率崩盤實現化債,講白了就是搶。第二重是吸引外資進來,來支持國內的經濟,加快市場效率,使生產效率提高,達到快速還錢化債的目標。
如今,我們走的就是這個路子。
但是,資本從來都是逐利的,要想吸引外資進來,就必須要有相對開放的政策。一旦開放政策,對外限制就會減小,外資資本在提高生產效率的時候,也會帶來對應財富。
因此,我們就必須要不斷的做大蛋糕,讓外資一直滾動下去,直至全民都能吃到這塊蛋糕。互聯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而隨着資本的擴張和無序發展,勢必會觸發國內的民族底色,干預底層經濟,這時候我們就要選擇採用行政干預或者是財政干預,這也迎來了我們將重新收緊資本的開放度,或者就是國有資本親自下場和外資PK。
互聯網和教培,我們選了收緊。這個選擇是有弊端的,資本外流的本質邏輯也在於此,受過傷的資本的,在出海的勢必是要脫一層的,即便再度開放,一般是不會輕易回來的。
新能源我們選擇的親自下場,和特斯拉親自幹架。這個方式,前提是我們要有錢,能夠在這場效率的角逐中勝出。
如今,我們重新放開市場,吸引外資進場,公平角逐,勢必要地方發揮本土財政優勢。
地方債的問題沒有解決,地方估計很難放手一搏。
因此,這一輪的經濟復甦,大概率是在一線城市和財政自給率城市開始的。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