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獲15座百大研發獎最佳紀錄 工研院以AI及淨零技術奪法人之冠

工研院與中鋼共同開發「轉爐出鋼製程數位雙生系統」獲得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透過虛實同步模擬系統,提升製程精確性,以節省過往轉爐製程所耗費的成本。圖/工研院提供

經濟部11日宣佈,素有研發界奧斯卡獎美譽的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 Awards),臺灣創新科技創史上最佳紀錄,勇奪15個獎項,是亞洲之冠、全球第二。工研院拿下8項大獎,資策會獲獎3項、紡織所3項、金屬中心1項。其中,共有13個獎項來自經濟部經費支持,獲獎技術呼應全球趨勢,聚焦半導體、資通訊、淨零排放、AI生態系趨勢,研發成果豐碩。其中工研院獲獎數名列全球第三,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並列,超越國際知名企業陶氏化學(Dow)與杜邦公司(DuPont),特別在AI人工智慧和淨零技術上取得卓越成就,顯示我國創新研發能力顯赫且超越國際。

經濟部部長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支持的研發成果已連續17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累積達97個獎項,今年由經濟部科專成果支持的多項得獎技術,其中9成已經技轉廠商或成立新創公司,而今年獲獎的技術目前也已有9項和業者進行合作,成爲技術的出海口,帶動產業價值。從得獎名單中可窺見世界的技術方向,包括半導體、資通訊、淨零排放、AI生態系應用等主題,像是工研院與力積電合作的3D AI晶片,功耗降低90%、資料速度提升8倍。

又如工研院開發的碳捕獲及再利用技術,已與奇美實業合作並且進行場域實證,未來可每年減碳17.85萬噸,代表政府施政方向也正是全球發展的重點。

其中,今年AI應用的技術更是大豐收,14項技術中佔了6項,從醫療照護到交通安全防護、能源管理、工業製程及瑕疵檢驗等,代表臺灣在AI技術發展往百工百業前進,並在全球供應鏈扮演着關鍵角色。

此次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榮耀,不僅是臺灣創新科技實力的具體展現,更凸顯了我國在全球科技研發領域的重要地位。透過政府政策的支持與研發機構的積極投入,臺灣在全球技術版圖中逐步奠定了領導地位,尤其在半導體、資通訊、AI和淨零排放等全球趨勢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

郭智輝強調,未來經濟部將持續支持科研計劃讓技術成果轉化爲實際應用,透過與產業界的密切合作,使這些優秀的創新技術不僅停留在實驗室,更能推動產業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展望未來,奠基於臺灣半導體及資通訊領域的優勢,結合不斷髮展的AI技術,臺灣有望成爲全球科技發展的重要樞紐,推動產業向前邁進,並在國際舞臺上持續發光發熱,引領全球技術的進步與變革。

工研院與力積電(PSMC)合作研發「MOSAIC 3D AI 晶片」獲得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透過縮短晶片間傳輸距離,功耗降低90%、資料速度提升8倍。圖左起爲工研院電光所總監朱慕道、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力積電處長葛永年。圖/工研院提供

經濟部11日主辦R&D100記者會,前左起爲雷升科技總經理李志升、奈視科技執行長劉軍廷、紡織所協理邱勝福、金屬中心執行長賴永祥、數發部數產署通傳組副組長陳慧慧、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經濟部部長郭智輝、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吳志偉、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資策會副執行長楊仁達、奇美實業副總經理郭銘洲、嶽揚智控總經理洪忠嶽、維思感創總經理林育德。後排左起爲中華電信研究院經理劉家宏、家福公司公關部部長陳依芳、力積電處長葛永年、臺橡協理謝東昇、聯發科技通訊系統設計部協理孫偉男、統一超商行銷羣協理林啓昌、仁寶電腦資深處長莊弘毅、中國鋼鐵綠能與系統整合研究發展處長陳宗榮、緯穎科技資深總監龎景德、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家屋督導蕭雅雲。記者李珣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