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數據樞紐 “中國數壩”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爲重要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爲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爲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高級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是實現經濟復甦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大勢所趨。

雲計算、大數據是信息技術應用方式和信息化發展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新一輪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的戰略重點。發展雲計算、大數據、聯網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加速推進全球產業分工和經濟結構調整,信息革命從技術產業革命向經濟社會變革演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從“輸煤”、“輸電”到“輸信息”,張北縣近年來正在發生質的蛻變,其地緣優勢更是迎來了突破性爆發,已成爲北方最重要的大數強產業集聚地,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數據樞紐,“中國數壩”雛形初現。

在入駐基地項目中,以阿里張北數據中心最具特色,總度資達520億元,佔地1488畝,建設規模可達70萬臺服務器,採用“一用兩備、異地三中心”模式佈局建設。目前,阿里廟灘雲聯數據中心、阿里小二臺數據港數據中心、阿里廟灘二期數據中心、阿里小二臺萬國數據中心、阿里中都數據中心5個項目均已投入運營,阿里廟灘新基建數據中心、阿里察哈爾新基建數據中心均已開工建設。

由廣東榕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並負責運維管理的“張北榕泰數據中心”,總投資約13.6億元,佔地200畝,建設容量約容納8000個機櫃,分三期完成建設。項目一期於2017年9月開工建設,目前主體結構已完成,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根據客戶需求分階段進行。

張家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北縣委書記郝富國介紹,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在基礎配套上規劃建設3個園區,總佔地14562畝,其中產業建設用地11381畝,分三期建設,一期開發建設用地3105畝,已經實現了“九通一平”;在跟蹤服務上,組建了專門的雲計算辦公室,對落地項目的手續辦理實行全程領辦,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難題;在要素保障上,目前雲基地已開發的建設用地還有1500多畝,配套建有1座35千伏、3座110千伏和1座220千伏變電站,有充足的土地資源和電力容量供數據中心項目建設。

2018年12月18日,第三屆“中國數壩”峰會在北京召開,張北縣縣長李鵬舉表示,近年來,該縣大力實施“大智移雲”引領計劃,深化大數據、雲計算創新性應用,全力構建大農業、大旅遊、大數據、能源三大一型的產業發展格局,促進大數據與三次產業的深度融合。

在大數據的運用上,實現了智慧民生、智慧城管,建起了扶貧雲,農村實現了電商全覆蓋,主城區實現了Wifi全覆蓋,正在推進居民用電、用水、取暖等繳費一卡通

這一切蛻變得益於抓住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京張攜手籌辦2022冬奧會、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三大歷史機遇,抓住了以數據爲驅動力的大數據時代命脈,天然的數據中心產業發展優勢,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可有效服務京津冀、晉冀內蒙兩大經濟圈

目前,張北大數據產業正在由量的積累逐步向質的提升轉變,以大數據爲驅動的數字經濟鋒芒初露,正在向更多產業和更多行業滲透。

在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李鵬舉表示,作爲發展數字經濟最重要的新型生產要素,大數據產業在張北有着無可比擬的先天和後天優勢,更是具備保障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四大優質要素。一是能源結構上完全可以建成綠色數據中心。二是能源基礎設施上完全能滿足數據中心負荷需求。三是能源價格上建立了符合市場規律的電價機制。四是輸出通道上打造了一條連接京津冀的寬帶走廊。目前已經把承接北京產業外溢轉化爲本地發展的新型產業支撐,形成了大規模、集羣式發展的產業格局,爲發展數字經濟奠定紮實基礎。

雲計算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雲計算有利於加快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現代化數字經濟體系建設。

到2022年底,張北雲基地數據中心規模至少達到50萬臺服務器,相關產業規模突破400億元。在此基礎上,將加快產業鏈條延伸,前端大力發展雲研發、雲製造,後端加強雲數據的挖掘、整理、開發和運用,將大數據最大限度賦能交通、工業自動化、智慧醫療、物聯網、智慧城市等,實施互聯網+新能源、互聯網+扶貧、互聯網+旅遊、互聯網+農業等一系列數字經濟工程,爲張家口市乃至更廣範圍的數字經濟發展打造樣本和標杆,全方位展現大數據產業價值,讓冷數據產生熱效應助力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未來將持續推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 等環節集成應用,促進農田建設與保護全程數字化動態監測和監管。深化“大數據+”農業應用,建設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和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完善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結合人口信息、農業補貼等基本情況,建立農業生產經營信息“一張卡”,構建農業產業基礎數據體系,壯大以智慧農業爲引領的農業新動能。(謝雲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