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兩極「一個是AI一個很BI」 產業電價漲又會轉價消費者?
▲產業電價即將調漲。(圖/ETtoday資料照)
文/今週刊
經濟部拍板10/16起,民生電價凍漲、產業電價則依產值與用電量成長或衰退,區分行業別凍漲、調漲7%或14%,平均漲幅12.5%。此外,經濟部評估此次調整,對202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影響爲0.03個百分點。
而臺電也透過政府編列2024年追加預算1000億元,以及編列2025年公務預算1000億元,向立法院爭取共2000億元撥補,以用於補貼過去年度民生用電未調足之差額。
臺經院張建一認爲,目前臺灣景氣有兩極化的現象,分別是比較好的「AI」人工智慧產業,與比較差的「BI」(「悲哀」臺語諧音)的傳統產業,因此他歸納此次調整有三大面向。
首先是照顧民生需求及弱勢產業;第二,讓用電較多且有賺錢的業者多負擔一些;第三,鼓勵企業節能。
至於是否會對物價會產生多大影響?張建一認爲,目前仍需更細部資料來進一步評估,但產業用電調漲,業者要不要漲價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仍需看產業類型與需求而定,若屬於不一定要換新的「耐久財」產品,若漲價消費者不一定會買單。
能源學者樑啓源則認爲,近幾次雖然民生用電凍漲,但和2021年相較,工業電價累計漲幅已達66%,等於是近來所有電價漲幅都由產業負擔,這仍會間接導致物價上漲,當然也會影響產業競爭力。
新版電價產業平均漲12.5% 民生、衰退產業凍漲或減半漲幅
經濟部9/30召開的電價費率審議會,拍板10/16起新版電價方案民生電價凍漲,產業電價調整14%,扣除衰退產業凍漲及減半漲幅後,平均漲幅爲12.5%。此次電價調整,產業電價漲幅分別有凍漲、7%與14%三種。
根據經濟部已向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出「我國電力能源配比政策,與電價調整對民生物價、產業之影響評估與執行方案」專案報告,書面報告指出,爲將對CPI的影響降到最低,民生內需產業,食品(含加工及零售)、攤販集中市場、量販店、超商及超市電價凍漲。
報告也指出,爲合理反映成本併兼顧產業競爭力,審議會決議就產業電價調漲,並以用電與產值衰退爲指標將部分產業漲幅減半爲 7%或凍漲,其餘產業則漲 14%。
電價調整對今年CPI影響? 經部估僅0.03個百分點
至於對物價的影響,報告表示,依主計總處評估方法,電價調漲對CPI影響可分爲住宅電價調漲對家庭電費變動的直接影響,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物價,以及產業電價調漲,將透過產品售價間接反映於物價指數的間接影響。
報告表示,考量這次電價方案爲民生電價凍漲,僅調整產業電價,直接影響效果可忽略不計,間接影響爲0.03個百分點,預計對CPI的影響合計約爲0.03個百分點。此外,審議會針對民生內需型產業凍漲,如食品、攤販集中市場、量販店、超商及超市等,對CPI實際影響數可望更低。
製造業電價漲幅能否轉嫁消費者 學者:視產業需求價格彈性
對此,張建一認爲,此次電價調整,民生住宅電價沒有調漲,這部分不直接影響CPI,但產業電價有調整,因此對CPI是有間接影響,但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或是具體影響多少,仍要需要更多細部資料與統計來估算。
至於半導體業等製造業漲幅14%,張建一說,這部分因爲消費者不會直接購買,就要看廠商是否有辦法將成本轉嫁、反映到價格上,如例如臺積電漲代工價格,就可能會反應到NVIDIA、Google等需要晶片的買家、產業。
張建一說,目前臺灣民生物價已經很高,因此許多製造業的產品,包括3C產品如iPhone、家電如冰箱等,多屬「耐久財」,不像油價一旦調漲,民衆仍得加油一樣,因此能否將電價漲幅轉嫁給消費者,就得視「需求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而定。
張建一舉例,假設需求價格彈性大,iPhone或其他手機若漲價,消費者可能認爲就繼續用舊款,不一定要換新機,因此反而導致需求量下滑,因此製造業是否能用漲價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或物價,得視個別產業狀況而定,簡言之就是看「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
產業電價漲幅分「AI、BI」產業 張建一:賺多者負擔得多並鼓勵節能
此次電價調整有針對產業別用電量、產值區分不同漲幅,張建一詼諧地解釋,現在臺灣景氣很兩極,「一個是AI,一個是『BI 』」,AI這部分就是賺得多、電也用得多的企業,當然就會多負擔一點(漲幅),至於景氣不好的產業,如電子零組件、石化等傳產業,用電量與產值就有衰退。
張建一補充,有的產業用電量雖然衰退,但不一定代表其業績變差,也有可能是因爲推動節能、改用效率較高的設備,因此讓用電量減少,如此做法也有鼓勵用電戶省電的用意。
樑啓源:臺電虧損主因非國際能源價格 漲產業電價難免影響競爭力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樑啓源表示,近期臺電透過持續的撥補與調整電價來浥注其財務,經濟部過去一直強調臺電虧損與能源轉型無關,但實際上近期國際能源價格屬於相對低點,僅比2021年微高,但這段期間已經三度調漲工業電價,漲幅累計達66%。
樑啓源認爲,臺電累虧仍持續成長,但國際能源價格已走低,因此主因並不是這個,而是因能源轉型政策,要使用成本較高的天然氣、風力、光電替代減少的核能。
樑啓源說,基於上述原因,臺電勢必每年都要持續依賴增資、撥補預算以及調整電價,雖然民生電價不漲,但是漲幅都由工業用電負擔,產業電價的調整,勢必會間接影響物價,當然也會影響產業競爭力。
更多今週刊文章拿500萬存0056,月領快6萬真能辦到?施升輝:高息ETF這樣存「退休後放心花錢」股票賺2千萬能提早退休?他45歲財富自由:賺到錢和留住錢,是完全兩回事...7個務實做法,錢一輩子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