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趨冷 臺商面臨政經雙重壓力

2022年大陸經濟成長率放緩,專家稱從事出口業的臺商,問題還不大,因爲大陸仍需要外匯,政策壓力相對較小。圖爲上海洋山深水港貨櫃碼頭。(中新社)

2022年大陸經濟趨緩已成各界共識,加上共同富裕與節能減碳等經濟政策推進,與此同時,兩岸關係又處於緊張動盪狀態,身處其中的大陸臺商將面臨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壓力。

內需衝擊大 外銷遇塞港

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陳明璋表示,中美貿易戰及疫情衝擊,大陸臺商利潤被壓縮,需要重新建構供應鏈,去年底又受到政策影響,比如減碳、限電、疫情防控封城、追稅等,臺商已感受到景氣趨冷。加上對在陸臺企「殺猴儆雞」,政治表態壓抑臺獨,臺商正面對許多挑戰。

連展投資控股總經理陳鴻儀表示,2022年大陸經濟成長率預估在5%左右,放緩速度明顯,特別是做內銷的企業尤其感受深刻。對於臺商而言,如果是做大陸內需服務業、連鎖業的,衝擊非常大;至於從事出口業的臺商,問題還不大,因爲大陸仍需要外匯,政策壓力相對較小。

陳鴻儀說,過去大陸政府不管中央或地方對臺資企業都是有很多優惠政策或減免,但近年來優惠和政府補助獎勵都越來越少,地方政府對企業查稅動作不斷,企業要有心理準備。

珠海臺商協會會長葉飛呈認爲,臺灣與大陸經濟依賴程度大,臺灣對大陸貿易經濟不能放棄。「兩岸政治沒有交流,兩岸關係只能靠臺商!」他指出,當前大陸臺商經營遇到的最大困難之一在於大塞港,商品運不出去,以他在廣東的公司爲例,甚至有商品出貨4個月還運不出去,這個問題不是隻有臺商遭遇。

陳鴻儀指出,供應鏈中斷到現在還沒紓解,包括塞港的問題,去年延續到今年,最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纔會慢慢改善。「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下,缺料的時候,經常客戶會Overbooking(重複下單),當不缺料的時候,需求會斷崖式下來,很多公司就會面臨存貨呆滯,過去在電子業常常發生,這點要特別注意,時間拿捏特別重要。」

原物料上漲 減碳要求嚴

另外,陳鴻儀提醒,通膨事實上已發生,去年原物料就開始上漲,很多成本包括運費、電費都在漲。「限電情況下,要自己發電,或利用其他時間加班,彌補產能不足,很多成本就會跟着漲。」他認爲,今年通膨態勢仍嚴峻,不僅物料上漲,幾乎所有東西都在漲,這個也是企業要繼續面對的問題。

陳鴻儀說,大陸是世界工廠,短時間內沒有其他地方可取代,雖有中美貿易對抗,不少臺商被迫轉移製造基地,但速度緩慢,因爲大陸的產業鏈最完整,其他地區要重建供應鏈沒那麼快。這樣情況下,疫情慢慢解封后,需求會上升,世界工廠(大陸)景氣不會太差。

陳鴻儀指出,特別要注意大陸經濟政策的調整,比如節能減碳的要求會更加嚴格。面對區域經濟整合的衝擊與因應,陳鴻儀認爲,無法改變環境之下,就要想辦法融入。他指出,面對後疫情時代經濟,企業要做好復甦的準備,包括產能、資金以及人力資源。至於共同富裕,他說,這個政策是「棒打出頭鳥」,臺商沒有大到像阿里巴巴這樣大,應該沒有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