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貿易戰帶來的金融風險
中美經濟風險到底會不會造成大規模的財富流失?
第一,短期、兩年以內,美國的風險主要是川普風險。這任美國總統是商人出身,很多想法和做法都有「網紅經濟」的影子;接手的美國股市又處於歷史高位,金融資產價格「堰塞湖」非常明顯,國際市場的交易員早就擔心了。今年年初美國股市劇烈震動、下跌,其導火索就是華爾街擔憂川普的政策會造成美國政商分裂、削弱上市公司盈利前景。
川普拿中國的鋼鐵說事兒,反映了中國經濟的短期風險是過剩產能風險。大陸政府過去幾年奉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國家太大、很多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陽奉陰違,「三去一降一補」貫徹不到位,造成過剩產能和殭屍企業依然系統性存在。這種不良資產加上美聯儲加息、通貨膨脹擡頭,造成中美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惡化,最終體現在川普不滿幕僚、拿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問題爭取選票,股市下跌風險加大。
第二,中期、五年以內,美國和中國的主要風險是經濟增長潛力不足:在美國,產業領域還沒有出現取代互聯網的新經濟增長拉動力;在中國,消費增量還沒有能夠完全取代房地產拉動GDP增長。大陸政府已經意識到,實體經濟的發展不能靠房地產、不能靠印鈔票,還要有技術、資本和人力的增量。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一國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實體經濟領域,中美貿易糾紛的背後是美國擔心中國在技術創新領域對其全面趕超。
中國亦需要問自己的是,如果沒有美國的技術輸入,現有的國有經濟能激發出足夠的創新活力嗎?這也是爲什麼很多有識之士紛紛呼籲大陸國有企業加速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共19大文件對此也有強調!而近期大陸的互聯網風險投資都圍繞區塊鏈、比特幣,筆者認爲這明顯反映出互聯網行業的黔驢技窮,找不到資本的宣泄口。
第三,長期、十年以內,美國最擔心的是美元「朋友圈」內部的渙散,美元作爲全球唯一儲備貨幣的地位被撼動,美國鉅額的對外債務最終將拖垮美國經濟。從經濟學理論看,美國最實質、核心的風險是「孤立主義」和美元霸權的矛盾,靠借錢過日子總歸不是長久之計。隨着歐元、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美元的「全球印鈔稅」面臨挑戰,美國對外舉債變得越來越貴,這也是川普發起貿易戰爭的直接藉口。
對中國而言,人民幣國際化是對抗美元霸權的長期戰略,「一帶一路」更是中國經濟再開放的核心路徑。通過與發達經濟體之外的廣大市場建立貿易紐帶,是避免中美貿易戰的最佳路徑。筆者此前多次撰文呼籲,在大陸的「一帶一路」建設中,要讓更多民營企業感到政策和金融的切實支援,原因也在於此。畢竟,「一帶一路」初期可以把國有企業作爲主力軍,未來則要把民營企業作爲生力軍。
總之,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不是「一維」的,而是「立體」的。對於金融市場而言,任何一個金融資產都有風險,需要持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