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值化、低利率下的抉擇 多家理財公司高管詳解明年理財產品趨勢
展望2025年,中國的理財產品將有哪些趨勢?12月21日,多家資管機構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4年會”上熱議淨值化下資管機構的策略選擇與能力提升。
與會的資管機構高管普遍認爲,如今的資管機構定位越來越清晰,資管市場規模正在加速增長。資管機構的產品能力、研發能力等諸多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未來數年,銀行理財將從風險等級偏低的R1、R2級產品,轉向風險等級中等的R3級產品。在底層資產方面,權益市場機遇可期。
銀行理財定位逐漸清晰 必須堅持穩健配置策略
“銀行理財進入了淨值化轉型的暫行階段,過去六年淨值化之下新興的資管機構,理財行業是在資管生態和客戶需求中尋求新定位。”工銀理財總裁高向陽表示,銀行理財公司直面市場波動、苦練內功,實現了戰略轉型。
時間回至2022年,股市債市的多次波動讓銀行理財出現浮虧,這讓僅僅成立3年左右、對於各類市場都躍躍欲試的銀行理財公司開始重新思考:理財公司的定位到底是什麼,與基金公司有哪些差別。在兩年後的今天,銀行理財公司似乎已經找到了這樣的定位。據機構估算,今年理財總規模已突破了30萬億元。
在高向陽看來,基於對過去幾輪市場週期的覆盤總結,以及對股債市場走勢的動態研究,理財行業必須堅持穩健配置策略。工銀理財着重提升多市場、多策略、多資產的投研能力,把其作爲核心競爭力,不斷精耕細作。
“理財公司能力的提升,要從做廣、做新、做細上發力。”高向陽指出,“做廣”是要繼續拓展多資產,拓寬“固收+”投研的能力圈,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靈活選擇佔優勢的資產,通過低相關性的分散化對衝,降低產品的淨值波動,比如持續關注海外的權益、商品市場、A股紅利、REITs等資產。“做新”是不斷研發新策略,在國內債市挖掘空間不足、權益市場賺錢效應有限的背景下,積極開發信用債、多因子、國債期貨平穩套利等策略。“做細”是繼續挖掘細分領域的投資機會,比如信用債的比價、熊貓債的新機會,通過積極交易和逆向投資,在低利率時代實現精耕細作。
低利率環境下 未來銀行理財將努力從R1、R2產品轉向R3產品
招銀理財總裁鍾文嶽認爲,由於各類資管定位比較清晰,目前基本被市場機構和客戶當作財富管理的配置工具。正如保險資金主要是滿足長期性,公募基金滿足相對收益高彈性的投資需求,信託則對應非標資產,私募對應股權、滿足一些高淨值客戶的投資需求一樣,銀行理財實際上反映的是銀行客戶穩健、低波動的訴求,是客戶對類存款替代的訴求。因此,當前銀行理財產品中,95%以上的資金都聚集在風險等級相對較低的R1、R2產品當中。
在低利率環境下,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呈現收益下行的趨勢,隨着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理財原本賴以存在的“高收益、低波動”的商業模式面臨巨大挑戰。
“未來3年到5年,銀行理財產品將由風險等級較低的R1、R2產品,轉向風險中等的R3產品。”鍾文嶽表示,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理財子公司的自身能力,還是市場接受度與大衆認可度,理財產品升級都需要有一個平緩過渡的過程。
在鍾文嶽看來,銀行理財公司做R3等級的產品具備優勢。理財子公司不僅可以做股、債、商、期貨、衍生品、非標領域的資產,還可以投資資管計劃,相對於其他類型的資管機構,其投資範圍非常廣泛。
權益投資能力需提升 被動指數是權益投資大趨勢
“權益投資能力的提升是銀行理財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於銀行理財公司能力的提升,華夏理財董事長苑志宏表示,銀行理財有固有的“能力圈”,如債券資產、非標資產等,這是理財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但是理財公司也有很明顯的短板,就是權益投資。
對於權益投資能力的提升,苑志宏表示,全球的資本市場或者權益投資無非就是兩大類策略: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其中,被動指數化的管理可能是權益投資的大趨勢之一。他透露,華夏理財將進一步提升權益投資的能力,投資產品的主攻方向即是被動管理指數型的權益產品。
“雖然被動指數型產品是被動的,但是開發創設它是主動的過程,對於投研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苑志宏表示,這就需要銀行理財機構把握從宏觀的經濟到中觀的行業,再到微觀的市場發展脈絡、趨勢,設計出更加適合投資者喜好的產品。
苑志宏認爲,這還要求銀行理財機構提升投資交易的能力。如何降低跟蹤誤差的問題,這是指數型產品的永恆話題。如何控制跟蹤誤差前提下,創造出比較持久穩定的超額收益,這對資管機構的系統能力、投資交易能力、流程改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銀行理財公司還應進一步加強投顧能力,給客戶提供一攬子的產品組合方案或者配置方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