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癌變瘜肉 照大腸鏡前飲食怎麼吃比較好?

大腸鏡前飲食怎麼吃?更能揪出癌變息肉。(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的民衆,每2年免費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此檢查對於大腸癌敏感度可達近80%,也就是說,若有10位確診大腸直腸癌患者,其中有8成的人會發現糞便潛血檢驗陽性

如今爲了防範新冠病毒,在臺灣有3成多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者,未回醫院做大腸鏡檢查或未回診,爲此檯安醫院內科病房主任暨胃腸肝膽科醫師鄭以勤提醒:「在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的人當中,有約5%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雖因疫情建議健康族羣可延後健檢,但有症狀或糞便潛血呈陽性的病患,必須及早至醫院做大腸鏡篩檢。」

●90%大腸癌由息肉發展而成

糞便潛血陽性不代表就是大腸癌,可能是瘜肉或其他原因造成。據統計,50歲以上的族羣因糞便潛血陽性執行大腸鏡檢查,約有5%的人發現大腸癌,另外,約20%可找到「腺瘤型瘜肉」。

90%的大腸癌是由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大腸鏡檢查能提早找到腺瘤性瘜肉並切除,定期接受篩檢可有效減少大腸癌發生率死亡率

至於20〜40歲年輕族羣有瘜肉者比例爲何?鄭以勤醫師表示,目前全臺沒有確切資料,不過仍有些推估數據,例如在2014年高雄榮總針對院內健康檢查者做統計,小於45歲的人當中,瘜肉發生率約爲45歲以上的三分之一,大約每10多人就有1人有瘜肉。

另一統計資料爲臺灣癌症基金會大腸癌與大腸息肉認知調查當中,針對全國民衆參加大腸癌篩檢,並且同意把檢查報告寄回做統計的族羣來看,22〜49歲的民衆,大約6.8%有大腸瘜肉。由此推估,小於49歲的民衆,約70萬人可能有大腸瘜肉。

●3招讓大腸鏡檢查沒漏洞

爲什麼做大腸鏡很重要?鄭以勤醫師說明,如果腸內發現小於1公分的瘜肉,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機率爲千分之一。如果是1〜2公分的瘜肉,有百分之一的機率是癌症。3公分以上的瘜肉,卻有將近一半以上的人已罹患大腸直腸癌。因此如果做大腸鏡檢查發現腺瘤型瘜肉,鄭以勤醫師建議儘早切除,避免瘜肉長大,甚至惡化成癌症。而做大腸鏡檢查前,最好注意以下3大細節,不讓檢查有漏洞!

1.需「徹底清腸

2.做整套的全大腸鏡檢查

3.如果有麻醉,檢查前4〜8小時停止喝水

●大腸鏡檢查3天前 低渣飲食怎麼吃?

鄭以勤醫師說明,做大腸鏡檢查前3天起建議吃低渣飲食,是因腸胃道加起來的長度,可達八公尺以上,如果胃跟小腸還有食物,檢查前可能慢慢蠕動到大腸形成糞便。

爲了將腸胃道呈現乾淨狀態,醫師建議檢查前2〜3天,必須避免含膳食纖維高纖食物,例如蔬菜水果,不易消化菇類海帶

很多民衆擔心低渣飲食會吃不飽、易肚子餓,鄭以勤醫師說,只要避開高纖食物,好消化的米飯、粥、肥肉等都可以選擇,像肥肉因不易形成糞渣,「我自己做大腸鏡前,都會吃滷肉飯!」。

●看大腸鏡檢查報告時 必問醫師的4個關鍵問題

1.檢查時,腸道是否已清乾淨?

腸道要乾淨,才能充分觀察及徹底檢查。假如做大腸鏡時發現清腸失敗,建議3個月內再次接受大腸鏡檢查。

2.確認是否做到「全大腸鏡檢查」,範圍肛門口一路到盲腸

假如因清腸不徹底或其他原因,未能完成全大腸鏡檢查,應考慮替代檢查,如鋇劑攝影

3.檢查中有無發現腫瘤或腺瘤型息肉?是否已切除?

有些健檢無法在檢查時切除瘜肉,最後一定要問醫師,檢查中有沒有發現腫瘤或腺瘤型瘜肉?若有,是否已直接切除?還是後續要安排時間切除?

4.未來間隔多久要再進行大腸鏡檢查以便追蹤?或多久後進行糞便潛血追蹤?

本文作者:楊艾庭

諮詢:鄭以勤(檯安醫院內科病房主任暨胃腸肝膽科醫師)

(本文摘自《大家健康雜誌》2021年3、4月號 第393期)

《大家健康雜誌》2021年3、4月號 第3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