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問界”商標,華爲賺了賽力斯25億元

獲得“問界”商標1年後,華爲以25億元將其賣給了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賽力斯”)。

7月2日至3日,賽力斯接連發布《關於購買資產的公告》及《關於購買資產的補充公告》。公告稱,公司擬收購華爲持有的已註冊或申請中的919項問界等系列文字和圖形商標,以及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據中京民信評估,此次交易中的商標及專利市場價值高達102.33億元。

換言之,華爲將“問界”商標及專利等資產以約兩折的“優惠價”出售給賽力斯。

該事件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

超7年淨利潤總和換一個商標

賽力斯購買商標等資產的公告發布後,其股價連續兩天下跌,收盤價從7月2日的89.98元/股降至7月4日的86.67元/股,7月5日收盤價雖小幅回升至86.9元/股,較兩天前仍有下跌。

資本市場對公司此舉並無正向反饋。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投資者對於賽力斯的這筆投入有更多思考,公司是否迫切需要斥巨資購買商標、購買“問界”商標能爲公司帶來怎樣的增量收益等問題都在投資者的考量中,資本市場的表現只能說明“問界”商標在投資者眼中不值25億元。

回顧賽力斯近10年財務狀況,2013年至2019年,公司的淨利潤總和近24.39億元,2020年起開始虧損,至2023年,四年累計淨虧損近百億元。這意味其花費此前超7年的淨利總和向華爲購買了“問界”商標及專利。面對動盪的股市以及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賽力斯此舉備受爭議。

有坊間傳聞稱,華爲出售“問界”商標及專利或想與賽力斯“分手”,但華爲方面立刻做出否定,稱將問界等系列商標轉讓給賽力斯後,將會繼續支持賽力斯造好問界、賣好問界。

爲讓外界打消“分手”傳言,華爲與賽力斯簽訂《進一步深化聯合業務合作協議》。

面對商標轉讓,汽車行業分析師們也有着不同的觀點。

汽車分析師鍾師告訴記者,華爲汽車業務前期投入大,後期收益慢,賣掉問界等品牌換來現金收益,對前期投入有所交代,同時與華爲合作的賽力斯也正佈局海外,若品牌由華爲掌管,開拓部分國家的市場會有障礙。

事實上,華爲技術在出海方面受到部分海外國家限制,這或許是賽力斯將“問界”商標購入的原因之一。今年3月,賽力斯舉辦2024海外商務大會,介紹公司出海情況,其問界系列車型使用的商標並非AITO或“問界”,而是“SERES”的標誌,若將“問界”商標購入,後期公司或許將會以問界品牌向海外出口,增加品牌統一與知名度。

同時,商標歸屬賽力斯後,公司可以藉機擺脫“代工廠”稱號,成爲問界真正的掌權者。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分析,收購“問界”商標能夠增強賽力斯的品牌獨立性和市場辨識度。此外,問界作爲市場上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其收購還能爲公司帶來即時的市場關注和潛在的銷售增長。

而對於賽力斯選擇此刻收購,江瀚認爲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加劇,賽力斯需要更加獨立的品牌形象來應對市場挑戰。

華爲堅持“不造車”

對於華爲而言,打折出售“問界”商標並不虧。

追溯“問界”商標的來歷,其最初由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永安世達科”)於2021年註冊,去年6月6日該公司將“問界”商標(12類)轉讓、移轉給華爲的申請已覈准,華爲至此擁有“問界”商標的使用權。

同一時間,華爲還申請註冊了其餘類型的“AITO”“問界”商標,國際分類涉及廚房潔具、繩網袋篷等。

對於華爲從北京永安世達科手中獲得“問界”商標是否花錢,公司並未對外公佈,若按照我國商標註冊收費標準,受理商標註冊費爲300元(限定本類10個商品。10個以上商品,每超過1個商品,每個商品加收30元),受理集體商標註冊費1500元,受理轉讓註冊商標費500元,多種規費累計下,華爲收購、註冊多個“問界”商標或許花費僅數萬元。

一年後,華爲將“問界”商標以25億元轉讓給賽力斯,此舉對於華爲而言收益頗多。

公司一直對外表示,堅持不造車,而是利用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但華爲內部對於造車的“爭論”並未停止,即使華爲技術有限公司CEO任正非明令禁止華爲造車,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依然想擁有自己的汽車品牌,問界給了他這個機會。

叫停造車之後,餘承東意圖用“問界”組建華爲智選車團隊。在一段時間裡,華爲一邊稱自己不造車,一邊用“問界”組建着智選車團隊,並將合作目光放至奇瑞、江淮、北汽等。一年時間後,智界、享界等多個合作品牌發佈,華爲汽車智能化業務也宣佈獨立。

但隨着合作品牌增加,手持“問界”商標並非好事。曾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即使華爲的智能化“遙遙領先”,但每個車企都不希望自己的合作伙伴同時是競爭對手。

如今的鴻蒙智行中,以問界銷量爲最,雖然智界經過“二次上市”,但銷量表現並無突破,6月份僅售出2995輛,較問界的4.28萬輛相差甚遠,未來享界等合作品牌將陸續加入鴻蒙智行中,華爲出售“問界”商標或有防止內部出現“爭鬥”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問界”,此前華爲已將“智界”“享界”商標分別轉讓給了奇瑞和北汽。

問界的“靈魂”

車企“靈魂論”終在問界身上體現。

此前,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曾說,“上汽很難接受由單一一家供應商爲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樣它就會成爲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該言論迅速破圈,引發熱議。

2021年,問界M5首發面世,這是首款由華爲深入合作的汽車產品,次年該車上市並於3開啓交付,實現連續4月銷量突破萬的紀錄。同時,第二款車型問界M7很快入局,兩款車幫助問界實現2022年7.5萬輛的整體銷量,銷量增速超過此前“蔚小理”剛交付時表現。

但2023年,受市場價格戰影響,問界銷量開始走下坡路,同時華爲還傳出了“不造車”的說法。

爲了打破彼時困境,新款M7於當年9月正式上市,不僅價格下探,配置也得到提升,餘承東更是在發佈會上大喊“遙遙領先”。

近些年,問界的增長勢頭不減。今年6月,問界全系單月交付突破4萬輛,創下歷史新高,新車問界M9在6個月內累計大定突破10萬輛。如此來看,其能有如今的“成績”離不開華爲,因此市場上稱華爲是問界的“靈魂”。

但當品牌歸於賽力斯後,在購車者眼中,因商標不歸華爲,會更慎重的考慮購買問界系列車型。

多名問界潛在客戶告訴記者,問界的爆火是因爲華爲,此前的各項宣傳也都圍繞着華爲的智駕方案和智能座艙,相比之下,賽力斯的知名度較小,“‘問界’商標的歸屬改變後,賽力斯無法做到與華爲相同的宣傳力度,我或許會放棄問界選擇其餘品牌”。

同時也有消費者認爲,“問界”商標屬於華爲時,負責車輛售後的也是賽力斯,雖然如今商標轉讓,但整體合作並無改變,問界用的也依然是華爲的智能座艙,“我依然會將問界作爲購車首選”。

因消費者購車的標杆各不相同,商標換主後,問界或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