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產業外移 立委高虹安:恐成國安漏洞
民衆黨立委高虹安今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表示,過去由臺灣工研院技轉投資的「瀚薪科技」,今年2月清算不久後,中國就出現產品內容歷程幾乎一模一樣的「上海瀚薪科技」,恐是產業技術及人才外流的國安漏洞。
高虹安指出,瀚薪是一家由臺灣工研院團隊在2013年創立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核心團隊包括總經理李傳英等人,主要產品正是近來最熱門的第3代半導體 - 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對未來的電動車、電動巴士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高虹安說,工研院研發團隊耗資2千1百萬的「智慧綠能電子/車電關鍵技術計劃」研發出技轉碳化矽相關技術,並由工研院完全持股之「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與國發基金委託中小企業管理之「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實施方案」入股投資瀚薪達3千萬元,政府可說是出錢出力又出人。
高虹安表示,今年初瀚薪解散後,原班人馬居然在中國風光掛牌,除了核心團隊、公司名稱之外,連商標都一樣,差別只在股東由國發基金和工研院旗下企業,變成中國財政部所屬基金。且過去3年,工研院平均取得政府每年80億元的科專計劃預算補助,所執行出來的研發成果,卻淪爲對岸彎道超車之助力。
高虹安指出,瀚薪解散之後,在臺灣的原址成立了僑外資的「凰騰股份有限公司」,除了負責人與瀚薪一樣,連人力銀行的徵才頁面也使用相同的商標與公司網址,也不諱言以「瀚薪」品牌爲主軸。令人質疑,瀚薪赴中成立以及外資來臺成立凰騰公司,其間的金流與技術的移轉,投審會有無掌握?
投審會專員劉佳佳表示,經查上海瀚薪爲純中國內資企業,凰騰則是經核可無陸資之外資企業。技術處專委楊傳國指出,目前已有《貿易法》、《經濟部研發成果歸屬運用辦法》、《在大陸地區投資或技術許可辦法》等多元機制,李傳英若未經申報或陳報董事會即前往對岸擔任董事,亦可以背信罪追訴。
工研院執行長王鵬瑜說,依據《科專成果境外實施管制條例》規定,如上海瀚薪於臺灣瀚薪解散前成立,或是李傳英已經擔任董事一職,則依法應事先報經濟部,此案已經委由檢調查辦。
高虹安表示,瀚薪成爲中企,臺灣的人才技術外流仍是不爭的事實,2013年至今,調查局、國安局已查獲數十起與大陸有關之營業秘密相關案件,但最後中資法人被起訴定罪的數字卻是零,顯然制度上仍有不足或失靈,需要檢討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