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導入減輕護理師工作量 自動訊息減少電話通報量

科技日漸進步,許多醫療院所也開始大量導入科技應用。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科技日漸進步,許多醫療院所也開始大量導入科技應用,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很多臨牀護理工作排程,可透過新的資訊系統進行,大量護理紀錄,也朝向生成式AI、ChatGPT等軟體語音辨識協助書寫,甚至能夠精準計算點滴使用量等,降低護理人員手工作業時間。

科技導入護理工作,如點滴用量計算輔助等,新光醫院資訊部主任林璟淑以新光醫院爲例,藉由資訊轉置,建置智能化數位護理資訊系統,以自動化取代很多原本護理手動上傳作業,例如患者入院評估及相關檢測,可以拋接到紀錄系統。

林璟淑進一步指出,血糖檢測方面,過去需要一個個量完後逐一紀錄,或有異常需聯繫醫師處理,採用閉環設計,讓相關檢測數據透過Wi-Fi自動上傳到對應的記錄位置,如有高或低於正常值,系統自動發送簡訊給相關醫師,減少護理工作負荷;護理工作排程自動化方面,平均每月減少200多小時的加班時數。

腎臟病患照護層面,林璟淑說,可分血液與腹膜透析兩種照護情境,數位工具可以協助照護院內收治的近200名腎臟病患,透過對話機器人「愛腎小幫手」APP,不受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如果患者返家後,在自我照顧上碰到相關問題,就可以先透過對話機器人依病人狀況給予即時的回饋與建議,以達到基礎問題的排除,系統也會將紀錄上傳至照護團隊。

不過,APP畢竟是輔助工具,也會視評估狀況,建議患者視需要就醫請醫師進行診治,對護理師來說,平均每天減少30%的電話服務的時間,提醒病人回診率由0%提升到48.7%,病人滿意度達86.7%。

除了發展相對成熟的「愛腎小幫手」,林璟淑說,新光醫院也使用chatGPT導入手術前評估,及早分析手術前相關風險,後續導入護理紀錄,作爲護理照顧參考,或是使用語音輸入完成護理紀錄,不過有時會被環境音訊干擾,目前還在優化中。

對於AI等科技導入減少護病比的相關獎勵,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蔡淑鳳表示,要看導入的內容與減輕護理人員的體力與行政負荷程度,目前尚未有固定的模式,樂見科技的研發效應,不過對人力的給付影響,以即可減少的整體效益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