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創始人楊植麟被投資人提起仲裁,消息指涉金沙江創投等5家投資方|鈦媒體AGI

月之暗面創始人、CEO楊植麟

鈦媒體App 11月11日消息,有消息稱,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宇韜近期被前公司循環智能時期的投資人在中國香港提起仲裁,相關電子仲裁申請書也已遞交HKIAC(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對此,11月11日下午,月之暗面通過其代理律師、銘德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David Morrison律師迴應鈦媒體App稱:“本所已接受楊植麟先生、張宇韜先生委託,關注到相關仲裁事項。我們認爲該事項既缺乏法律依據,也不具備事實基礎,本所將依法提出抗辯。”

另據暗涌Waves報道,本次仲裁的申請方是循環智能7家投資方中的5家——金沙江創投、靖亞資本、博裕資本、華山資本和萬物資本,緣由可能是在尚未拿到來自循環智能的幾個投資方的同意豁免書之前,楊植麟和張宇韜等人就已啓動融資並創立月之暗面。

鈦媒體App 向David Morrison律師、循環智能方面尋求更進一步回覆,但截至發稿前,兩方並未予以置評回覆。

據悉,楊植麟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博士畢業於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專業,曾就職於Google Brain(谷歌大腦)和美國FAIR,師從蘋果公司人工智能負責人Ruslan Salakhutdinov,有多年創業經驗,曾與多名圖靈獎得主合作發表論文,是盤古、悟道等國內最早大模型的技術貢獻者。

同時,楊植麟還是中國35歲以下NLP(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引用最高的研究者,也是Transformer-XL和XLNet兩篇重要論文的第一作者——兩篇文章均爲大語言模型領域的核心技術。而另兩位聯合創始人周昕宇和吳育昕都有超10000次Google Scholar引用。

2016年,楊植麟與陳麒聰、張宇韜三人成立NLP公司循環智能,主打To B端會話智能解決方案。2019年,楊植麟回國後在循環智能負責純算法研發並且統領公司的產品經理隊伍。

2023年3月,楊植麟團隊成立了月之暗面,主要研發國內 AI 大模型和應用。人員方面,截至目前,月之暗麪糰隊已超過100人。

產品層面,月之暗面已完成從通用大模型到上層應用的佈局。其中,大模型基礎層,月之暗面已訓練千億級別的自研通用大模型,並獲得了國內大模型備案審批;應用層,2023年10月,月之暗面推出全球首個支持輸入20萬漢字的智能助手產品Kimi,支持20萬漢字的長文本輸入,主打無損記憶以及“長文本(Long Context)”,被網友稱爲ChatGPT中文平替,善於讀長文、搜網頁,可以用於會議紀要、輔助編程、文案寫作等場景。

融資方面,今年以來,阿里、騰訊、螞蟻接連投資大模型初創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目前,月之暗面新一輪投前估值已超過33億美金(約合人民幣200億元)。

今年5月,楊植麟表示,AI最重要的產品能力就是模型,特別是接下來的兩三年,最重要的還是模型,模型決定了你的邊界。而人和AI之間的信任特別重要,但是今天,人類對AI信任還不夠,是因爲AI的魯棒性還不夠。多模態是月之暗面持續投入的重點方向,公司希望在商業化和技術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希望在‘爬樓梯’和‘看風景’之間取得平衡,大模型能力接下來有非常大提升空間,我們希望能把精力和優先級放在‘爬樓梯’上。” 楊植麟表示,作爲“看風景”的商業化探索,公司也在嘗試和發佈一些新的商業化功能。

循環智能投資方、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主管合夥人朱嘯虎早前表示,AI 大模型“六小虎”公司(指智譜AI、百川智能、零一萬物、月之暗面、Minimax、階躍星辰)的最好的結果就是賣給大廠。他認爲獨立大模型公司難存續,最好的結果是被併購強調不燒錢創業,先求收入和利潤,再考慮擴展中國AI應用更有價值。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胡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