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屋坍陷棘手!鍾沛君揭「危樓3盲點」:治本還是得都更

臺北市大安區文昌街一棟老舊公寓2樓,19日晚間約10時32分騎樓樓板忽然坍陷,所幸無人受傷。(中時資料照/丁上程攝)

臺北市文昌街一棟老舊公寓2樓,19日晚間騎樓樓板忽然坍陷,引發討論。臺北市議員鍾沛君指出三個盲點:一、類似老舊建物未必會被通報危險建物,一旦坍塌猝不及防。二、目前通報及處理機制,還是限期所有人自行拆除,但如果找不到所有人,就會像這樣直到坍塌才被注意。三、因爲公權力不主動介入,危樓拆除的數量和通報,都幾近爲零。她與市府初步討論暫時沒有完善對策,可能還是得啓動都更纔是治本之道。

鍾沛君今(21日)在臉書發文提到,3月19日晚間,臺北市大安區文昌街的一棟房屋二樓地板大面積倒塌,直接砸在一樓。所幸民宅是空屋,沒有傷亡,也沒有波及鄰居。近期,雙北市都發生類似意外,自己一度擔心又是施工不當,但經過實地瞭解,與市府查詢之後才發現,這起倒塌事件與施工完全無關,但是它所反應的危機,卻可能比施工損鄰,更棘手。

鍾沛君指出,原來這是一棟50年以上的老屋,早期是做西藥房,後來已經很久無人使用。當初的建築技術,沒有地基,簡單搭建,這次意外初步研判是屋內有樹竄根,再加上工法簡陋,年久失修就塌了。

鍾沛君強調,問題來了,警方事後聯絡屋主,一時間還找不到人,倒塌前沒人養護,倒塌後無人負責,不就還好沒造成傷亡,而這個案例,至少凸顯三個盲點:一、類似老舊建物,未必會被通報危險建物,一旦坍塌,就像這次,猝不及防。

二、目前針對危險建物的通報及處理機制,一但經過第三方公正鑑定確有危害,還是限期所有人自行拆除,必要時才強制拆除。但如果是荒廢日久,找不到所有人,或者產權複雜,所有人不想管,或者管不了,就會像這樣,直到坍塌,才被注意。

三、現行法規,還是以要求所有人善盡房屋養護之責爲主,非到不得已,不會由公權力介入拆除私人房產,但這就會出現一個邏輯的盲點,如果所有人善盡養護,房屋不會變成危樓,會變成危樓的房屋,通常已經找不到所有人,或是所有人不管,當然也就沒人通報。「所以危樓拆除的數量和通報,都幾近爲零,因危害公安而被強制拆除的違建數量還比較多!」

鍾沛君直言,以上這些問題,她與市府初步討論,暫時沒有完善對策,可能到頭來,還是得啓動都市更新,纔是治本之道。